用“小切口”回应“大关切” 四川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用“小切口”立法回应民生领域“大关切”。《四川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有何亮点?将如何落地?11月8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条例相关情况进行解读。
“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立法项目,条例注重从协同工作机制上加强设计。”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二级巡视员蒲永高介绍,条例共有24条法规,其中10条对开展“一卡通用”“跨省通用”的服务管理职责、应用事项清单管理、安全防护、应用平台对接、宣传推广、监督投诉渠道等作出具体规定,解决“如何通”“怎么通”“不通找谁”的问题,目的是让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真正通起来。
看亮点
促进减证便民提升服务效能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杨筠介绍,条例共24条,包括政府及部门职责、社会保障卡定位、一卡通应用场景、安全保障、川渝协同、宣传监督等内容,以法治方式推动实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和“跨省通用”,有利于促进减证便民、提升服务效能。
注重完善服务管理体制、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共建共享共用的一卡通服务新格局,是条例的一大亮点。条例明确,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的服务管理应当遵循统筹推进、便民高效、开放融合、安全可控的原则;立足四川省情,结合我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实际,进一步厘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合作金融机构的服务管理职责,形成推动一卡通工作合力;明确规定国家和本省确定应当使用社会保障卡的公共服务领域,有关部门不再发放功能重复或者类似的民生服务卡、证、电子二维码。
条例注重拓展应用场景领域、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多领域实现一卡通用。总结提炼川渝两地实践经验,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卡在资金发放、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的应用,明确持卡人持社会保障卡可以按照规定办理挂号、就医、购药、医保费用结算等医疗健康与医疗保障业务,享受公共图书馆入馆借阅和公共博物馆、科技馆入馆参观等便利服务,本省到人到户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险待遇、国家奖助学金、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等通过社会保障卡统一发放;要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服务场所配置社会保障卡读写、扫码终端等服务设施,简化应用流程,为持卡人提供便利服务,并依法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服务。
健全川渝协同机制、推动跨省通用,促进跨区域居民服务一体化便利共享是条例的又一大亮点。条例结合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运行实际,回应社会关切,明确规定本省加强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作协作,推动社会保障卡在社会保障、医保费用结算、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域实现跨省通用;明确与重庆市建立川渝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协同工作机制,共同研究相关重大事项,完善各领域配套措施,统一应用场景,促进跨区域业务协同,实现社会保障卡互认互通;规定川渝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协同应用事项清单由两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编制;规定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与重庆市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协同推进区域内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创新拓展应用领域、应用事项。
抓落实
编制目录清单丰富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四川全省社保卡持有人数达到了9162万,基本实现了人手一卡,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到6236万人。目前,川渝两地共同设立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6056个,实现申领、激活等10项社保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累计提供通办服务56.53万次。同时实现了川渝人社、文旅、医保等领域的社保卡跨区域应用,包括办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等46项高频人社业务、169家公共图书馆社保卡通借通还服务、川渝两地医院药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等。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黄晓东表示,下一步,人社部门将推动出台一系列务实管用的配套政策,制定全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指导意见,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出台行业用卡指导文件,完善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管理运行机制。同时,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领域,梳理各类线上线下用卡场景,会同省级相关部门编制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清单和川渝用卡目录清单。加强“一卡通”制度建设,完善“一卡通”应用管理、经办服务、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办法,健全社会保障卡制度体系。
据了解,我省还将创新“一卡通”便民服务模式,优化社会保障卡服务功能,重点推进在财政、人社、交通、旅游、文化、医疗、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性带动性的典型应用场景,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空间。同时,持续完善社会保障卡服务体系,提升跨区域通办服务能力,加快省级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平台建设,推动实现与全国社会保障卡服务平台、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相关部门和合作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支撑“一卡通”管理和应用接入,并统一赋能。
川观新闻记者 刘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