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浙江一发电厂应对“海蜇难题”  10天清理150吨!

2024年09月29日09:58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10天清理150吨!

绿色长条形旋转滤网前,一排工人正从窗口伸手进去掏海蜇,装满海蜇的袋子堆成一座“小山”。谁也没想到,华东地区最大的燃煤发电厂,最近却被一种“小东西”搅和得压力山大。

近期,浙江部分海域出现海蜇的爆发式繁殖。“丝滑”的海蜇们随着海水进入浙能嘉兴发电厂的取水通道,附着在过滤海水的旋转滤网上。为了保证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工人们不得不24小时轮班值守,徒手“抓海蜇”。

浙能嘉兴发电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钱塘江北岸的六里湾,1994年10月正式建厂,是华东区域最大的燃煤发电厂,最高日发电1.1-1.2亿度。9月18日至今,由于海蜇引起的机器故障抢修次数已有100余次,海蜇清理总量约150吨。

“海水是发电机组的冷却介质,旋转滤网相当于循环水的第一道过滤。相对干净的海水通过循环水泵抽到主厂房,对汽轮机低压缸排汽进行冷却。而旋转滤网故障,会造成相应的这一台泵的循环水中断。”浙能嘉兴发电厂维护部副主任习超说,“旋转滤网频繁出现故障,对发电厂的发电能力带来影响。”

“一个午班加晚班,大家抓到了600多袋海蜇,重量超过了10吨。”电厂维护部专工孙春伟告诉记者,进入旋转滤网的海蜇大的能有2斤重,抓摘手法也需讲究,力气大了海蜇碎掉就更不好清理。

接到电厂信息报送后,平湖市及时在附近海域安排了5条渔船,约50条网具进行海蜇捕捞作业。“5条船每天大概能捕捞25吨左右的海蜇。”参与捕捞的当地渔民汤量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海蜇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专家认为,近年来,由于增殖放流、海洋环境持续改善、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海蜇迎来爆发式繁殖。今年夏天,浙江海域的海水前后温差大,降雨及新安江泄洪等稀释了海水盐度,客观上利于海蜇的生长发育。加上浙江近年来不断增殖放流各类渔业生物,其中包括大量海蜇幼苗。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海蜇的附着基增加、饵料更丰沛,海蜇幼苗放流的存活率显著增长。

新华社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