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基层联播

帮扶进行时|跨越千里 医生张涛的喜德县医疗“帮扶记”

2024年09月25日16:0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张涛与当地医生进行病房巡检。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供图
张涛与当地医生进行病房巡检。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供图

专家帮扶带教、“组团”开展手术治疗、“打包移植”医疗手段……近年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一批批支援人员走进凉山州喜德县人民医院,用自身专业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用行动诠释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提升技术,规范流程,筑牢健康防线

2024年1月3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主治医生张涛踏上了前往凉山州喜德县的医疗帮扶之路。抵达后,他的首个任务是提高当地医院的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技术。

“在成都,这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在喜德县,一切才刚刚开始。”在实地考察后,张涛发现,当地的医护工作者在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流程存在一些问题,术前准备亦不够充分。

“虽然当地的医生都希望直接学习怎么操作,但我觉得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化才是真正应该关注的重点。”张涛深知,技术可以逐步学习,但规范的流程却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他立刻着手,重新梳理了整个手术流程,并针对药品准备、手术执行、人员培训等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操作流程一定要规范,操作过程一定要仔细!” 张涛说。

技术的传授只是工作的开始,支气管镜技术的推广还面临着一个挑战——当地居民的接受度。张涛知道,要让这项技术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患者的配合和接受。“试想一下,那么粗的管子直接塞进气管里,肯定很难受,就不愿意来了。”为此,张涛开始为患者提供镇静和镇痛药物,以降低操作过程中的不适感,并与同单位下乡的另一位麻醉科医生联合开展了无痛支气管镜项目。

“之前真的挺害怕的,但现在做检查变得轻松多了。”一位接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感慨道。如今,患者对于支气管镜技术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数量从以前每月的一二个,增加到了几十个。

除了技术帮扶,张涛还注重对当地医生的传道授业。他发现,喜德县人民医院的年轻医生们用药经验不足,缺乏规范性。

“用药要规范,不能说以前的老师是怎么教的,就怎么弄。”为了提高当地医生的用药水平,张涛每个月都会为他们进行培训,教授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在成都学习到的最新医学知识。他结合临床案例,讲解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指导当地医生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在张涛的影响下,当地医生主动查阅指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扎根基层,普及知识,守护人民福祉

近一年的帮扶工作,喜德县的山山水水在张涛的心中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抽象点,而是化作了他职业生涯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日常的坐诊、急救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真正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深入喜德县偏远地区的义诊经历。

那天,张涛与同事们一同踏上了一段崎岖的山路,目的地是喜德县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医疗资源稀缺,许多在城市中能轻易处理的病症,在这里成了村民健康的巨大威胁。

义诊现场人头攒动,张涛的注意力却被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孩吸引。女孩身材消瘦,咳嗽声不断。当地人对这样的症状司空见惯,总以为是普通的感冒或者营养不良。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营养不良,不会有这样的症状。”凭借专业直觉,张涛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经过仔细的问诊和检查,张涛心中的疑虑越来越重。他建议女孩前往医院进行更深入的检查。果不其然,检查结果证实了张涛的猜测——女孩患的是肺结核,而且左肺已经出现了损伤迹象。“好在及时发现,如果病情再发展下去,将会对她的肺部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张涛回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女孩的病情逐渐好转。“前一阵子我坐门诊时还碰上了她,专程过来感谢我。”张涛笑道,“但我只觉得做了该做的事,这么年轻的娃子,未来还有更美好的生活。”

这次的义诊经历也让张涛意识到,医疗水平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也必不可少。

张涛了解到,在喜德县,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是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时感到很奇怪,因为这里空气清新, COPD的患者不应该那么多。”张涛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的吸烟人群比例较高。

“COPD这个病重在预防,因此,要让人们了解COPD的危害性、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张涛着手制作了一系列关于COPD的安全教育短片,并将这些短片在电视台播放,希望借此提高居民的疾病预防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张涛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喜德县的医疗水平不断优化,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提升。“现在,居民的健康情况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张涛的语气中透露出自豪和满足。

仁心仁术,初心不改,播撒健康种子

农村出身的张涛小时在家看病并不方便,因此对于喜德县的患者更能感同身受。2011年毕业后,他来到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进行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这期间,张涛深受老师的影响,那位曾在穷人看病时想方设法节约费用的老师,教会了他医生的责任。“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而他也将这份精神延续下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面对喜德县医疗条件困难的现状,张涛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帮扶工作,渴望在此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离家遥遥千里,家中幼子依赖着妻子独自照料,张涛内心难免愧疚,但那份对医者仁心的坚守和对患者的承诺,让他毅然站在了帮扶的最前沿。

如今,张涛在喜德县的帮扶之旅即将画上句点,但他仍希望在剩余的时间里,能够尽可能地发光发热。下一步,他计划开展两项工作,一是进行影像学系统的培训,以提高当地医生的诊断水平;另一个则是开展皮穿刺肺活检教学,尽管相关设备尚未到位,但他仍希望在离开前能顺利进行。

近一年的帮扶经历,让张涛与喜德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工作之余,他常常与当地的医生们共度欢乐时光,他深情地说:“我很喜欢这边的老乡,他们的直率和真诚让人感动。”当被问及未来是否愿意再次回到这片土地,张涛没有丝毫犹豫:“如果这边需要,我一定会回来。”(王凡、实习生李铭枫)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