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 躬耕笃行⑨ | 孙林灵:做学生的引路人和指明灯
成都市胜西小学教师孙林灵。受访者供图
在四川省甘孜州的群山之间,有着这么一座县城——得荣县。那里有翁甲神山的守护、定曲河的滋养,还有一群渴望知识的藏族孩子。而支教老师孙林灵的故事,也在这里拉开帷幕。
2006年,成都市胜西小学的孙林灵老师刚参加工作不久,她历时2天来到甘孜州得荣县。初来乍到,高原缺氧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孙林灵略显不适,但学生们的淳朴热情,尤其是他们争先恐后地帮助她刷锅洗碗的情景,让她深感温暖。从那时起,孙林灵就决定,一定要帮助孩子们,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然而,“胸怀壮志”的孙林灵很快便遇上了第一道难关——语言。学校里大部分都是藏族孩子,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她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更别谈提升教学质量了。
但孙林灵并没有退缩。趁着中秋节,她组织大家在简陋的教室里举办了一场中秋晚会,孩子们能歌善舞,踊跃报名。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认可了她,不少孩子还主动找她聊天。自此以后,孙林灵渐渐融入了当地学生中。
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孙林灵发现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比较匮乏,对学习不是很在意,对挖虫草、寻松茸这种直接获取利益的事情更关心。
“尽管当地政府为避免学生失学,免费提供学习环境、午餐等,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孙林灵回忆到,但即便这样,一到挖虫草、松茸的时节,班上的很多学生就悄悄地不见了。
思想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孙林灵决定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之火。
得知班上一名女生扎西拉姆准备中学毕业后就嫁人,孙林灵立马劝说她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最终,扎西拉姆考入藏文学校,成为一名教师,继续传承着知识的火炬。
一年的支教生活转瞬即逝。离别的那天,孙林灵在晨光中悄然离去,没有告别,因为她害怕泪水会让自己的脚步停滞。回到成都后,她仍然会通过书信与孩子们保持着联系,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记得有一次,我的学生洛绒扎西告诉我不慎丢失了500元,那是他整个学期的生活费。”了解情况后,孙林灵在电话中温柔地安抚着洛绒扎西,并立即询问了他的银行账号,转去了600元人民币。她叮嘱洛绒扎西,无论生活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及时沟通,绝不能因此放弃学业。如今,洛绒扎西已在甘孜州乡城县教育局担任职务,每次出差到成都,他总会抽空去拜访孙林灵,感激老师当年的雪中送炭。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精神上的引领者,我们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明灯。”18年后,看着学生们各自拥有幸福的生活,孙林灵的心中充满了满足和骄傲。(王凡、实习生李铭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