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 如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大咖对话
在8月28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上,4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分论坛上,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分享了“用考古资料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章”的感悟。“考古学与文献史学一道,书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线索。”他说,考古学“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利用好考古学的最新成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和阐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最近,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行走219国道的短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被围观。蒙曼在分论坛上分享了这段“曼行”背后的故事。
怎样才能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在这条沿途景观丰富、民俗风情浓郁的世界级景观大道,蒙曼感受到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绵长深情,她用短视频方式进行记录,一位“爱诗词、懂历史的旅游博主”由此出圈。“互联网时代有强烈的互动和参与感,我愿意与时俱进,投入经验和情感,把新时代的故事讲出去。”蒙曼说。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就“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作分享。
从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历史演进和差异开始谈起,纪连海深入剖析了中华民族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世界文化的关系。“当下如何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我觉得首先离不开互联网。”纪连海表示,要正确认知互联网,牢牢跟上新时代,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快速、准确地讲述故事。
“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笔墨留给人民。今年6月,‘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我们派出记者深入一线,走进群众,以短视频、图文等方式采写了多篇新媒体稿件。”论坛上,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钱彤娓娓道来。
在钱彤看来,通过“小故事”回应“大热点”背后的价值主题,拉近宏大主题与微观个体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才能更加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踊跃发言,真知灼见互相碰撞,如何在网络世界更好地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在大家心中明晰起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