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网络正能量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正能量分论坛举行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如何在互联网浪潮中继续书写“网络文明”新篇章,已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8月28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正能量分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央及地方媒体代表、互联网企业以及青年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汇聚网络正能量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展开了热烈探讨。
为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壮大传递正能量的声音和力量,更好弘扬新风正气,涵养文明风尚,论坛上,与会嘉宾分别围绕“守正创新 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星光成炬 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开放包容 共促文明美美与共”三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思考和实践。
论坛上,汇聚网络正能量共识在凝聚;论坛外,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合力在汇集。在广袤的互联网空间,媒体、企业及青年,正用一篇篇文字、一张张图片、一部部音视频,描绘一个个生动质朴的大爱典型,讴歌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奉献场景,以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用主旋律奏响最强音,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汇聚磅礴力量。
媒体
守正创新 生动讲好中国故事
在浩瀚的网络世界,多种声音交织激荡,如何让“中国声音”更加洪亮、悦耳,让昂扬奋进的大国形象更加立体、全面?媒体又应如何守正创新,用心、用情、用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主渠道,文明互鉴的新平台。借助网络,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生,是主流媒体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首个分享的媒体嘉宾,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介绍,中国新闻社以轻巧叙事、精致呈现、精准传播的“巧表达”,向世界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让海外受众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
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刘晓鹏看来,互联网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要用更丰富的内容形态强化思想,在共情共赢中扩大客户价值的影响力,同时更新传播语态,做好人格化表达,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传承,全方位打造网络精品内容。“互联网传播需要在思想引领中凝心聚力,也要在信息服务中共同行动,表达情感要抒发真情实感,努力在互动中同网民达成信息与情感价值的共同体。”
作为地方党媒代表,成都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成都日报社党委书记高齐强指出,经过“大锦观·精纸媒”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成都日报全媒体矩阵已覆盖用户超过8500万,稳居副省级城市党报第一梯队,每年围绕重大主题开展大型策划,用新语态阐释新思想,以主流价值激发网络正能量,讲好“发展”故事;关注凡人善举、幸福城市等题材,讲好“暖心”故事,传递“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城市温度;主动参与中华文明全球传播新实践,讲好“对外”故事,提高中国形象的国际感召力。
从《唐宫夜宴》到《龙舞》,近几年,河南卫视的节日晚会系列节目通过网络屡屡破圈,谈及利用网络传播传统文化的经验,河南卫视总编室主任、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总导演徐娜表示,要让更多人看见文化、传承文化,就需要从传统文化和历史中找到与当下人们情感共通和共鸣的韵脚,“像我们今年春晚的《龙舞》,就将传统的高跷、龙舞与今天的街舞结合起来。”
企业
技术赋能 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同样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参与。
基于文心一言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与“苏轼智能体”对话的场景,实现苏东坡分享创作《定风波》背后的感受……论坛上,百度集团总编辑李小鸣分享了百度利用AI技术进行的正能量传播探索。
“如果说2023年是大模型的爆发,那么2024年应该说是智能体在独领风骚。”他同时表示,智能体爆发的浪潮刚刚开始,相信还会有更多样、更有趣、更专精的智能体不断涌现,“这会带来更多样的玩法,并形成传播的新生态、新矩阵。”
“社会从来不缺乏正能量。回望历史,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立足当下,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不断涌现,正能量在中国大地自然生长。”腾讯公司副总裁蔡光忠说,腾讯作为一家科技文化企业,正不断探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壮大主流声音、弘扬网络主流价值。
“我们需要借助前沿科技,探索面向未来的正能量传播。”在他看来,世界正处在新科技变革的前夜,技术的发展会重塑媒体形态、舆论生态和文化业态,“这将带来更多挑战,也提供更多可能性,我们要放眼长远,将科技与文化进一步融合。”
去年,国风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年轻灵动的方式,将锦绣大唐、诗意中华再现,成功讲述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故事,成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代表。对此,追光动画总裁、电影《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分享了企业对文化精品的看法,“我们看到了文化精品的三个维度,一是要取得商业的成功,这代表作品有好的质量,观众有好的口碑,二是要有艺术的高度,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三是要有文化的影响力。我们也是以这样一个目标来作为我们创作的努力方向。”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正能量澎湃大潮中已有越来越多企业主体的参与,在它们的共同探索下,技术赋能传播不断出现新的可能。
青年
开放包容 共促文明美美与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这其中,青年人以其充沛的活力、友爱的姿态,促进着不同文化包容共存,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化百花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之余,全国青联港区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陈颖欣将自己的频道开在香港青年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媒体,“我开通了两个频道,其中一个视频的点击量达到40万,我很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
“虽然我是老外,但我不见外。”中国日报社高级记者、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核心成员聂子瑞直言,讲好中国故事已经不单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人生使命。在他撰写的书籍中这样写道:在过去18年里,我的足迹遍布了中国各省,在偏远孤寂的地方,也印刻着我的足迹。“每当回想这些我都不禁感叹,我从未想过中国可以克服如此艰巨的地理挑战,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然而,中国确实做到了,而我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亲身经历者。”
在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爱看中国》栏目主编爱丽克斯·波兹达耶娃看来,面对当下的各国冲突升级、气候变化等挑战,只有以文明交流来超越文明隔阂,携起手来,人们才能够共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四川短视频博主小万姑娘万洁成功将互联网作为自己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从单纯的变装展示,到分享汉服知识,再到挖掘中华文化背后的故事,我深知,我们是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创作者,同时也是网络文明的实践者和维护者,所以我们始终坚持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以小切口讲好大故事,将汉服和传统文化,从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厅带到大众视野和寻常生活。”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汇聚网络正能量,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在网络正能量的激荡共鸣中,人们看见温暖,寻得希望,增强力量,并以网聚力、以网架桥,共绘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同心圆,让世界走进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李长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