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田里的“赤脚”书记

“来了来了!”盯着眼前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杨双全压低声音却难掩激动。
为了避免手电筒灯光对萤火虫产生伤害,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罗湾村的护萤员杨双全和同伴沿着溪流摸黑走在田坎中央,裤腿上、脚上都沾满了泥。
“这儿再挂一个荧光指示牌,不然游客可能会滑倒。”两人商量道,“还得抓紧时间帮这几片田的村民把油菜籽割了,免得游客拥挤踩坏庄稼。”
每年的3月至4月,是青神县的观萤季。据报道,青神县是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萤火虫生态区,萤火虫总体数量超过1亿只,共12个种类,其中包括新命名品种珍稀的水栖萤火虫——“青神萤”。
有关数据统计,今年游客数量突破25万人次,拉动全县旅游收入超8000万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而杨双全所在的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罗湾村山间油菜田,正是今年火爆出圈的“野生小众”观萤地。往年游客都是涌入政府主推的黄水凼、兰厂沟等景区,但由于今年国家地理杂志的一次线上展播,网友们被安利了罗湾村这个好地方。
罗湾村油菜田作为赏萤“新贵”,观萤季期间,平均每晚接待游客近千人。周边的小卖铺、农家乐等场所在此期间的总收入相当于日常半年收入之和。
今年53岁的杨双全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往年看着观萤景区山路道上挤满游客,我们村儿羡慕得不止一点半点。”该村村民的日常收入来源是椪柑种植、生猪养殖、渔业、林产业和外出务工,如今这场乡村文旅潮总算是涌到了村民家门口。
杨双全是村5社党支部书记,他原本打算守在自家超市迎接游客,得知油菜田坝道路打滑、庄稼地被踩踏、垃圾遍地的消息后,杨双全立即号召村里的党员志愿者拿起锄头,铲出一条文明观萤路。
时间紧、任务重,观萤季短短2个月时间,每一天都无比宝贵。杨双全深知,每耽搁一点时间,损害的就是游客们对罗湾村的印象和口碑,乡村振兴的这场东风也会戛然而止。
杨双全立马带领志愿者们驻扎田地,削竹片扎篱笆保护庄稼、挂指示牌做路线引导、反复考察圈出最佳观萤田、说服村民提供自家院坝规划停车位......
村里的26个党员,除开年龄较大的,剩下的青壮年寥寥无几,这可让杨双全犯了难,一连外出十几天,家里的超市就靠妻子和86岁的老母亲撑着,这可咋整?
“喂,彭经理,之前你和我提过支部共建,明天我就想邀请你们来帮忙做志愿服务,可以吗?”杨双全灵机一动,拨通了青神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彭诚的电话。
十几年前,杨双全从马尔康回到青神,为了照顾老母亲,他在村上开了一家杂货铺,由于地处偏远农村,小店生意一直入不敷出。后来,杨双全办理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杂货铺升级变作小超市,生意越来越红火。
“我们邀请杨双全进行支部共建,不仅因为他支部书记的身份,更是因为他身上有难能可贵的英雄品质。”彭诚说。
2021年杨双全当选村支书,既要协调家长里短,又要带头执行各项政策,为了开展工作还常常倒贴钱。村里空巢老人多,杨双全每年主动自费千元,支持老年协会活动。
杨双全的部分志愿证书。何亚卓供图
杨双全家中有一整面“荣誉墙”,记录了他公益路上的无私奉献,有2008年眉山军分区颁发的抗震救灾志愿证书、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发的疫情捐款感谢证书、疫情期间捐赠口罩政府出具的感谢收条......
为了与这名公益“热心人”合作,青神烟草派出13名青年党员志愿者,整个观萤季期间,他们用竹夹拾捡田间垃圾、拿网兜清理溪流塑料瓶,疏导指挥交通、优化沿线超市陈列,并夜间执勤防止游客捕捉萤火虫......
志愿者清理景区垃圾。胡静璇供图
“双全哥,你每天都在为别人服务,比对自家超市还上心。你这鞋上沾满黄泥巴,怪不得大家都喊你‘赤脚书记’。”村民们与杨双全玩笑道。
“乡村要振兴,就要因地制宜发展好罗波乡的文旅产业。我们这些服务者辛苦一点,乡亲们的钱袋子就要更鼓一点!”萤火微光,愿为其芒。杨双全和无数志愿者一样,在山间照亮旅客,也照亮了彼此。(宁文怡、何亚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