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泸县: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泸州市泸县立足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质龙眼、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科学管护龙眼树 助力“脆蜜”丰收
泸县龙眼具有1500年的种植历史,品种丰富,是我国龙眼优势区域布局重点县、世界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其中,泸县新引进的品种“脆蜜”在今年长势喜人。
7月正是龙眼树生长的关键期,走进泸县科裕果业专业合作社的龙眼基地,专合社理事长武万琼正利用晴好天气对“脆蜜”龙眼树进行施肥、疏果。
“我们主要施水溶性有机肥,沿着树叶滴水线进行浇灌,同时,‘脆蜜’的结果量比较大,要对一些树枝进行修剪,才能保证果子的品质。”武万琼介绍。
据了解,“脆蜜”是石硖龙眼和紫娘喜荔枝的杂交新品种,具有抗寒晚熟、果大质优、生长势强、抗寒性强、适应性广、嫩脆香甜等特点,市场发展潜力大。
“我是2019年引进这个品种的,今年已经实验了5年,当地农户看到这个品种的优良性,我们就扩大规模嫁接。”武万琼说。
“脆蜜”最初被称为“石紫脆蜜”,属于晚熟品种,一般在9月成熟。它是以石硖龙眼为母本,以紫娘喜荔枝为父本,通过属间杂交育种的方式,选育出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兼具石硖龙眼和紫娘喜荔枝的一些优点,其果肉嫩脆、完全无渣,糖度高达20-24%,“脆”和“蜜”很好地概括了它的特点。
目前,泸县种有“脆蜜”品种龙眼树200亩,主要种植在云龙镇。
发展珍珠蚌养殖 助农增收
近年来,泸县大力发展绿色特色水产业,利用优良生态的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淡水珍珠养殖,以蚌护水、强村富民,用小珍珠“串”起迈向生态发展链。
走进百和镇关坪水库,近100亩珍珠蚌养殖基地里,一个个塑料瓶排列得井然有序,湖面上不时有鱼儿泛起的涟漪。蚌农们正撑着小船为珍珠蚌铺设苗床,为下一批的珍珠蚌幼苗投放做好准备。
“目前放了5万多苗苗,存活很好,成活率达到98%。这珍珠蚌的周期长,要2年多才产出来珍珠。”泸州裕顺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何云说。
据了解,珍珠养殖其实是一项很艰苦且漫长的事业,一般要在两三年后才能产出珍珠,获得收益。但珍珠蚌是浑身上下都是宝,除了销售珍珠,蚌壳可以做工艺品原材料,蚌肉还能做食品和饲料,经济价值十分可观。
“目前珍珠的行情还可以,去年600多元一斤,现在已经是1000多元一斤了。养这个珍珠蚌不仅有经济价值,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于养鱼。”何云介绍。
此外,当地还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渔蚌立体混养,提高水域利用价值,改善水库水质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让当地农民走出了一条以水养蚌、以蚌护水、以蚌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近年来,泸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全县龙眼种植面积20.3万亩,预计产量7万吨;同时,水产产业增速显著,今年上半年,泸县水产品产量29372吨,同比增长5.85%。(李杰、陈程一、范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