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国际商事法庭:树高水平涉外司法审判一流标杆

2024年06月13日17:1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成都国际商事法庭于2022年4月22日正式揭牌运行,成为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三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自法庭运行以来,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及仲裁类案件626件,审结530件,其中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民事判决、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案件32件,审结30件。

2年来,成都国际商事法庭深耕不辍,在专业审判、多元解纷、服务大局、队伍建设等方面重实干、建新功,不断以高水平涉外司法审判服务保障涉外法治建设,树高水平涉外司法审判一流标杆。

创一流专业审判,夯实高水平涉外司法审判之“基”

做好涉外司法审判,司法公信是基础。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原则,持续深化涉外司法审判专业化建设,强化涉外司法审判价值引领,推动涉外司法审判智慧赋能,不断提升涉外司法审判效能。

打造“国字招牌”,引领争端解决机制创新。2023年4月,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参与形成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成功入选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成都国际商事法庭不断优化涉外商事争端解纷机制,为成都涉外商事纠纷主体提供多元、高效、便捷、专业的涉外法律服务,促进涉外商事纠纷有效化解,建立天府中央法务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两个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与成都市司法局、市律协、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共建调解、仲裁、司法确认、诉讼一体衔接机制,搭建“诉调融合”的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平台。

发挥“首案效应”,树立争端解决示范导向。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外民商事案件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司法解释及12个典型案例,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审理的《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作为我国生效后适用该公约的全国首案、四川省首例承认德国仲裁裁决案成功入选,为依法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此外,法庭审理的涉外独立保函止付案入选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案例选》及2023年度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马来西亚某公司诉成都某公司委托合同纠纷案入选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目前,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已建立全市法院涉外民商事案件案例库,发挥典型案例打造的特色优势,依法审结了一批全国、全省新类型首案,全面提高涉外司法审判公正度、公信力和影响力。

善用“智慧平台”,赋能争端解决效率提升。法庭依托“蓉易诉”在线诉讼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深度挖掘扩展涉外商事审判功能,丰富涉跨境授权委托线上认证、域外送达、域外法查明和适用手段,融合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等20余项诉讼事务办理功能,丰富司法服务场景。在全省首次运用网络远程方式对在英国的中国籍当事人完成身份认证,大大缩短了因公证认证等程序所消耗的审理时间,降低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成本,提升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效率。

创一流司法服务,优化高水平涉外司法审判之“源”

成都国际商事法庭紧紧围绕大局、积极融入大局,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解纷方式,积极主动发挥审判职能,践行能动履职,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多渠道赋能争端解决,引导社会预期。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在共建“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机遇叠加中以时取势,以省、市重大项目建设为切入,建立了天府中央法务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形成“一庭两中心多点”的国际商事审判格局。上线中英双语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多份双语诉讼指南。对外发布涉外商事审判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深度分析涉外贸易活动、行业治理路径等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发挥司法审判数据“晴雨表”作用,进一步引导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社会预期。

全方位服务经营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成都国际商事法庭立足司法职能,聚焦服务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十项法治服务措施,精准对接涉外商事审判所长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营造安商稳商“暖环境”。打造服务保障企业全生命周期工作体系,健全中外企业服务问需和保障机制,多次组织召开中外企业座谈会,作出暖企惠企22项承诺,发布企业出海经营等法律风险提示100条。甄选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事例,依托“两微一网”平台,推出“蓉法护航营商环境”专栏,让法治宣传可感可及。

高标准依法能动履职,提升解纷实效。成都国际商事法庭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紧扣成都市作为全国首个楼宇经济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的引领示范要求,制定全面推进法律服务进园区、进楼宇、进企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司法资源集群效应释放楼宇经济集群效应。2024年,法庭获评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先进集体。

创一流审判队伍,培育高水平涉外司法审判之“本”

涉外法治人才和队伍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国际商事法庭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现代化国际商事审判队伍。

融入大局,提升队伍格局视野。发起举办天府中央法务区涉外法治座谈会,全国各地国际商事法庭共商涉外法治体系建设,交流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经验及热点问题;应邀多次参加全国各地国际商事争端解决论坛、研讨会,交流经验,整合涉外商事解纷资源,提升队伍国际视野、影响力和话语权。与20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法院就加强司法协作达成《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司法协作框架协议》,通过搭建横跨全国的高能级涉外商事审判交流平台,补齐短板、互通有无,为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凝聚力量;抽调业务能力与外语水平兼具的15名干警入住成都大运村及成都大运法庭,服务保障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提升队伍涉外法治服务保障意识和水准。

立足审判,培养领军业务专家。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占比超过80%。根据人员能力年龄特点,实施明星法官、王牌助理培养计划,大力培塑涉外法官综合素能,确保在每一场司法活动中展示最佳中国司法形象。多名法官在最高法院、国家法官学院等作主题交流,3名法官获评全省办案标兵,1名法官入选全省法院中青年审判领军人才,多人荣立个人三等功。深入推进判决和仲裁裁决跨境承认和执行、平行诉讼案件识别等前沿热点问题研究,高质量形成《提升天府中央法务区涉外法治服务水平路径研究》调研报告,入选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

整合资源,提高队伍综合素能。与深圳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天府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等组织签订合作协议,整合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域外法查明、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诉调对接等法律服务资源,形成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工作集群。以成都国际商事法庭涉外法治实践资源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做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大文章。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与四川大学联合申报入选首批教育部、中央依法治国办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签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加强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前沿问题研究,培养优质专业的国际商事争端解纷人才。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将继续锚定“全省示范,全国一流”目标,以更高标准推进涉外司法审判工作,直面挑战、乘风破浪,向“好”而行、向“新”而行、向“实”而行,不断创造新的更大成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胡思行)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