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
“神十八”升空三大超级看点
点火瞬间。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32 次发射任务。本次任务有哪些看点?火箭与飞船有哪些新升级?
航天员
老带新“80后”三人组
跑好神舟家族“接力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执行本次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飞行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执行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李聪和李广苏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当前,空间站三舱三船的状态对我来说是全新构型,操作难度明显提升。”“老将”叶光富说,“对于完成这次任务,我们信心满满。”神舟十八号乘组三人均为“80后”,“我们不仅有相近的年龄和经历,更有共同的使命,那就是跑好神舟家族太空‘接力赛’。”航天员李聪说。
“这次飞行,我们将承担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航天员李广苏介绍,他在任务中主要负责空间试(实)验项目。如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火箭
“神箭”架起
安全高效“天梯”
此次执行运载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享有“神箭”之誉。因为从1999年首飞至今,它保持了100%的发射成功率。
作为我国现役唯一的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采用了多备份系统,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其独有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在出现灾难性故障时可以发出逃逸指令和终止飞行指令,及时带航天员逃离危险。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专家表示,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相比,此次执行任务的遥十八运载火箭进行了32项技术状态改进,提升了全箭可靠性和安全性。
多年来,火箭团队不断寻找提升效率的“最优解”:部分环节改变传统人工作业,逐步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铆接和焊接;在进入发射场前,完成大量仪器设备的测试和装配工作……现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场流程,已由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缩减到35天。
未来几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继续执行神舟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为空间站开展常态化运营架起一条安全高效的“天梯”。
飞船
“生命之舟”新升级
完成任务更给力
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均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我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格的航天器,被誉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
电源分系统是飞船14个分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系统之一,是飞船的“心脏”。相较于神舟十六号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行了电源全新升级。
为保证长期“待命状态”下的飞船太阳电池翼在轨可靠,研制团队将关键产品重要指标的实测数据方差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经多发载人飞船的飞行验证,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太阳电池翼可实现8秒展翅,无惧超长“待机”。
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是神舟飞船的核心分系统,被研制人员称为“神舟舵手”。该系统负责飞船从发射到与火箭分离,再到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终从空间站撤离并返回地球的全过程控制,同时还负责独立飞行过程中的姿态与轨道控制、太阳翼帆板控制等。飞船在该系统的自主操控下,将再次上演“太空会师”的名场面。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宋晨 顾天成 陈凯姿 李国利(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