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共有大小江河、溪流721条,年均水资源总量约29.69亿立方米——
做活“水文章” 释放“水动力”
嘉陵江武胜段航拍图。
渠江右岸广安城区官盛大桥至肖家沟堤防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本、活力之基。广安是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二级支流渠江的流域地,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全市共有大小江河、溪流721条,境内河流分属嘉陵江水系、渠江水系和长江川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7条,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1条。
那么,我市的水资源够用吗?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又有哪些特点?近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了解我市水资源情况。
水资源够用吗?
一年用水量只占水资源“家底”1/4左右
2022年和2023年,广安多地连续遭遇较为严重的夏旱,原本以防汛为主调的汛期(7至8月),变成了“汛期无汛”,一度引发人们对广安“缺水”的担忧。
然而,翻开广安的水资源“账本”一查,家底可谓丰厚——市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就有19条,包括嘉陵江、渠江、御临河、长滩寺河、西溪河、大洪河、驴溪河7条主要江河流域,山川河流纵横交错,多年平均出境总水量457.59亿立方米。
河流众多,从侧面反映了广安水资源总量的相对丰富。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市年均水资源总量约29.69亿立方米,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900立方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安的用水量也在增加。例如,2022年,全市用水量为7.28亿立方米,2023年增加到7.58亿立方米(占当年全市水资源总量的25.38%),呈缓慢上升态势。”市水务局水资源科相关负责人严文浩告诉记者,换句话说,尽管用水量在不断增加,但广安一年的用水量只占水资源“家底”的1/4左右。
如果仅从总量和用量的角度来看,广安的水资源应该是完全够用,而且还有富余。
为何供水保障压力大?
时空分布不均,“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前供水保障压力较大,部分地区要做好水稻改耐旱作物的准备。”近段时间,随着我市春耕生产陆续铺开,全市各地的春灌供水工作也陆续启动,供水保障成为一个关注热点。
既然全市水资源丰富,为何还会出现供水保障压力较大问题?
“原因就在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每年5至9月的降水量就占到了全年的70%左右。
该负责人给记者举例说明:“例如,每年的3至5月是我市农业用水的高峰期,但这个时间段却不是我市降雨的集中时段,二者存在时间差。此外,一旦降雨的落区跟蓄水工程集雨面积不一致,也会导致很多依靠降雨蓄水的水库、堰塘等蓄不满水。”
另一方面,我市水资源也存在空间分布不均的情况。该负责人翻出邻水县历年来的数据告诉记者,邻水年均水资源总量高达10.64亿立方米,占全市总量的1/3左右,人均水资源量为1511立方米;而耕地和经济总量占全省58%的渠江以西地区水资源总量仅占48%、人均不足70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
这种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就是人们常说的“远水解不了近渴”。
“假如邻水县高海拔地区出现严重旱情,也很难从低海拔区域调水驰援,所以就会经常出现有些地方的水用不完、有些地方水不够用的情况。”该负责人表示。
用水瓶颈咋突破?
向时间和空间“找水”,推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不够用时如何找水?又该去哪里找水?
“推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向时间和空间‘找水’,是破解我市用水瓶颈的有效途径。”该负责人表示。
近日,在位于广安区兴平镇的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现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造槽机、一次成型台车等先进施工设备都在忙碌,隧洞、渡槽、渠道、提灌站等水利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中。
“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是全省‘六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农业灌溉、城乡生产及生活供水等综合功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广安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等问题,我市深度融入全省“六横六纵”引水补水网络,充分结合广安的自然地理、水资源分布和流域特点,提出构建“两江一河三纵”现代水网体系。
何为“两江一河三纵”?该负责人表示,就是以渠江、嘉陵江、御临河三大水系自然河流为基础,以覆盖全市的升钟水库二期工程、亭子口灌区工程、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3个输水大通道为骨干水网工程。
此外,我市还以10座已建成中型水库、5座在建中型水库、7座规划建设大中型水库为重要水源调蓄节点,以小型水库、山坪塘等小微水源为点状节点,以区域内河湖库连通工程调配水资源。同时,以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为重点,构建全市供水保障、防洪减灾、水系生态三大网络,形成全市现代水网体系。
“骨干水网工程就是通过建设蓄水设施,把丰水期的水资源蓄留起来,以备枯水期或用水高峰期使用,解决了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而引水工程,则是把丰水区域的水资源输往缺水区域,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该负责人说,尽管我市水资源丰富,并且正在多措并举破除用水瓶颈,但广大群众也要积极树立节水观念,珍惜用水、节约用水。
□武胜融媒 任禹舟 记者 卢琴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