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出精气神 “武”出好风采
——广安市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第一次“大比武”现场会侧记(一)
大地回春,沃野复苏;比武练兵,竞相超越。
航拍前锋区观塘镇仁和村。
3月20日,参加广安市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第一次“大比武”现场会的与会人员,先后来到前锋区、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共8个观摩点“登擂比武”,共同探寻广安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本次“大比武”现场会,重点围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春耕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进行,通过观摩,各县(市、区)在“大比武”中开拓了思路,凝聚了共识,以争先进位、比学赶超奏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前锋区
“五苗同育” 助力“天府粮仓”粮满仓
与会人员参观的第一站是代市镇帽合村。作为2024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示范村,帽合村近年来流转土地600余亩,种植红米、黑米等特色水稻。目前,该村正抢抓农时,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第二站来到观塘镇仁和村,一块块高标准农田整齐划一,田边沟渠四通八达,田间“建好天府粮仓、打造都市田园、推进城乡融合”的标语牌格外醒目,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依托2023年实施的2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仁和村按照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思路,集中连片规划500余亩,实行水稻、玉米、高粱、红薯、蔬菜‘五苗同育’,可为3000余亩土地提供优质秧苗。”前锋区委副书记鲁崇兵介绍。
“通过选择优良品种、统一规范育苗、主推先进技术,既有效降低了育苗成本、提升了育苗效率,又降低了生产风险、提升了育苗质量。”武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苟万军对仁和村“五苗同育”的做法大加赞赏。同时,他认为,该村通过为本村农户代育、为种植大户提供商品苗、自育自种自收的方式,还可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一举两得。
今年,前锋区将推进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天府粮仓”前锋行动,力争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5万亩,粮食产量11万吨,生猪出栏17.5万头,为实施“天府粮仓”广安行动贡献前锋力量。
“值得学习借鉴。”苟万军表示,武胜县将积极学习前锋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力抓好大春生产,抓实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量质并重建好“天府良田”。
广安区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实现粮食播种面积84万亩以上、产量34.5万吨以上;实现良种、良法覆盖率98%,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72%……”在位于浓溪镇围子村的农事服务中心现场,一组出现在LED大屏幕上的数据吸引了参会人员的目光。
浓溪镇围子村农事服务中心占地面积4390平方米,总投资550万元,配有烘干设备、旋耕机、插秧机等设备,是集农机服务中心、仓储中心、烘干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
边走边看,与会人员来到围子村标准化育秧基地。记者看到,一条“播种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输”水稻种子,而不远处,插秧机正在高标准农田里来回劳作。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围子村新引进的“水稻播种机”,首先在“播种生产线”上铺上泥土,经过“杀菌剂”消毒,然后来到播种机处播上水稻种子,最后铺上泥土,就可以通过传送带传送到高标准农田里,便于插秧机工作。
随后,与会人员来到协兴镇佛手山新村,该村距广安城区9公里,占地面积80.5亩,房屋44幢,主体采用轻钢建筑材料,于2023年进行提质改造。
“通过提质改造,佛手山新村实现旧貌换新颜。”参观完佛手山新村,前锋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长河对该村雨污管网改造、公厕改造、景观提升等工程印象深刻,他认为,有利于加快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提升主城区发展能级,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今年以来,广安区抢抓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机遇,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做优粮油产业、做强盐皮蛋产业、做活文旅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华蓥市
集中育秧提质增效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沿着蜿蜒的山路,与会人员驱车来到阳和镇蔡家湾村,放眼望去,一片片被农用薄膜罩着的秧苗尽收眼底。
“蔡家湾村是华蓥市级集中育苗点,该村通过‘村集体+大户+订单+技术服务’模式,实现了育苗产业订单化、多元化、科学化。”华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订单式”育苗,通过“预售+拼购”模式实施,共有203个单位下单;“多元化”选择,根据客户需求选择种类、品种,推广“稻香杯”优质品种,共实施优品育苗7个;“科学化”管理,组织农技专家4名,深入春耕一线,全天现场支招,实现科学种田、精细管理。
“集中育苗模式,解决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育苗技术不完善、秧苗质量不高、成活率低等问题,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听完介绍,广安区副区长王正君欣喜地表示:“希望全市大力推广集中育苗,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走进阳和镇偏岩子村,整洁的柏油路、高大的入村牌坊、清澈的护村河、独具特色的川东明清风格民居……勾勒出一幅新时代“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农村画卷。
偏岩子村原是破旧落后的小村落,近年来,该村结合《营造法式》等古代建筑学及川东民居特色设计,村民自主出资修建中式明清风格民居62栋,其建筑设计获得国家首届田园建筑设计大赛三等奖,该村也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全国文明村镇、四川省乡村振兴村等荣誉称号。
“干净整洁、特色十足,在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参观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卫平给予高度评价。
邻水县
深化产业协作 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继续前行,与会人员兴致只增不减。在袁市镇天华村,望着该村建成的1200亩宜机化稻油轮作示范基地,大家议论纷纷。
天华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基地依托四川农科(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广加工型水稻品种15个,建设水稻集中育苗基地300亩,辐射带动小农户发展品质粮油,促进产业发展。
沿着盘山公路前行,与会人员到达位于丰禾镇关口村的白茶基地,梯田状的茶山美如画卷。据了解,该基地按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围绕白茶加工研发中心、高品质林茶种植区、茶文化休闲文旅带“一心一区一带”规划布局,打造集高端名茶生产、休闲文旅为一体的白茶产业融合示范园。
开垦调型山地5200余亩;产业道路8.2公里、便道15.8公里;打造山坪塘1个、蓄水池21口……据介绍,除了加强产业合作,该基地还邀请浙江农林科学院等院所相关人员来现场指导,学习林茶套种、茶林共生模式,合理布局、复合种植经济作物。
“在试点示范上,各有特色。”白茶基地给岳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舒联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该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白茶产业,是产业协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议,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建设、高质效的产业富民项目、高标准的美丽乡村建设,如画卷般呈现在与会人员眼前。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将结合现场所看、所学,认真学习好的经验做法,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让“天府粮仓”装上更多“广安粮”。
(邻水融媒 张天文 记者 龙俊帆 刘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