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蔺生态富民 村民端好全域旅游“金钵钵”

3月,万物勃发,近30家中央驻川、省、市主流媒体走进川南重镇——泸州市古蔺县。一路走来一路感叹,古蔺县愈发丰富的旅游产品、成效凸显的富民举措、显著提升的公共服务令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古蔺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酒业强县、农旅富民”三大战略,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着力推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以及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以旅游业有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古蔺县创新“景区管委会+公司”模式,连片打造“三大旅游功能区”。其中,依托郎酒品牌效益和郎酒庄园吸引力,打造以太平古镇和郎酒庄园为核心的东部文化体验区;依托“中国天然氧吧”“避暑天堂”品牌优势,打造以黄荆老林为核心的北部康养度假区;依托马嘶建新茶、观文千鸟湖等农业和生态资源,打造以双沙画里乡村为核心的西部乡村休闲旅游区,不断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立足红色、酱酒、生态、民俗、盐运等文化特色,古蔺县大力实施“旅游+”“+旅游”旅游产业体系培育行动,先后培育出酒庄酒镇、红色街区、休闲农场等消费新场景,打造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精品民宿等消费新业态,开发定制珍藏酒、文创纪念品、特色伴手礼和“蔺酒+蔺菜+蔺茶”等消费新产品,推出生态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酱酒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精品路线6条。
与此同时,古蔺县还聚焦核心IP,精心举办箭竹苗家风情节、大寨宝佤踩山节等“十大文旅节事活动”,聚焦酒文化开展“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等传统活动,让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
如何让游客耍得尽兴?古蔺县大力实施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提升各地游客的旅游体验。
该县构建以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为枢纽、城乡旅游专线为动脉、景区互通工程为支撑的“快旅慢游”立体交通网络,建成游客集散中心1.5万平方米、咨询服务点6处、城市绿道20公里;高标准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大数据中心,开发“一码游古蔺”微信小程序,为游客提供“一部手机游古蔺”服务;推出景区一票通、“酒店+景区门票”等快捷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旅游预定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古蔺县把“厕所革命”作为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的一大重点,以“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全力提升游客与群众如厕的便捷和舒适。
如何让老百姓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长期以来,古蔺县始终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与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共同构成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形态。
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古蔺县创新开展“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采摘观赏、度假旅游的复合型乡村体验游,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烤烟、牡丹、脆红李、甜橙、猕猴桃等特色农业种植园,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采摘体验区,大大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以景区景点为依托,该县鼓励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等业态。这一举措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推动了景区与乡村的互动发展。通过积极推行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住房变店铺、上山变上班的“四变”模式,景区周边群众户均增收达3.2万余元。
下一步,古蔺县将依托特色农业,打造一批田园度假、生态康养、农事体验新场景;创新“农业+休闲+研学”发展模式,打造太平—二郎农旅融合园区展示体验中心、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大力支持双沙坝子、大寨坝子、三道水、马嘶、马蹄、皇华、大村、东新等重点乡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与此同时,该县还将不断拓展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让更多村民分享到乡村旅游大发展的红利,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王凡、实习生李艾)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