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四川遂宁安居区:“团”聚青力量 激活青动能

2024年02月26日18:4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乡亲们,快聚拢来,发钱啰!”清晨,薄雾将散,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遂宁红薯种植基地,办公区外的院坝里一片喜气洋洋,数十余名当地村民聚集在一起,簇拥在小桌前,逐个签字领取务工费用。

“不要着急哈,人人都有……”基地负责人“90后”红薯女孩董钰铃在一旁满脸笑意。

今年30岁的董钰铃原本有一份稳定舒适的工作,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下,选择辞职回到家乡安居区白马镇农村,成为一名“新农人”,种起了本地红薯。

经过3年多的努力,董钰铃的红薯基地实现了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2023年核心区红薯种植面积达1.2万亩,辐射种植5万亩,带动了白马镇青峰村、白塔村、白果树村、宝泉沟村、清凉寺村4个村连片发展,帮助300余名当地群众实现了致富增收。

在努力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董钰铃还多方组织安居区青联乡村振兴服务团面向青年开展理论与实地指导培训4次,参与乡村振兴直播电商“新农人”人才培育示范营暨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青农播”专场活动,带动了大批返乡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

步入新的一年,董钰铃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紧跟时代发展浪潮,抓住网络销售新趋势,拓展销售渠道,让遂宁红薯品牌更响、老百姓的口袋更鼓、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22公里外,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黄巧灵正带领着30余名安居区重点大学“返家乡感恩行”的大学生参观游览,向他们展示家乡的崭新面貌。

立足自身园区管委会岗位,黄巧灵不仅投身于海龙村的产业发展建设中,还化身“金牌推介官”,用专属于自己的“青言青语”义务为四方游客宣讲推介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组织号召村里的年轻人通过各大短视频平台发布作品,展示和美乡村的新变化、新样貌,成功助力了海龙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授予首个“川渝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50余项国省荣誉,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标杆。

在安居区,董钰铃和黄巧灵拥有一个共同身份——青年联合会委员(下称青联委员)。

近年来,安居区顺应新时代青年事业发展需要,始终把“党建带团建”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在全省率先成立《新时代深化四川省青联改革方案》印发以来第一个县级青年联合会,并通过各级团组织、青年社会团体提名推荐,在全区范围内选出了包含董钰铃和黄巧灵在内的110名青联委员,设立农业农村、教育、科学技术和技能人才、企业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7个界别,聚焦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强化青年联合会抓手作用。

“具体工作中,我们制定了青联各界别‘五定联’机制,明确一个界别负责联系基层团组织、乡村振兴重点村、社区、青年之家、青少年社会组织等各一个。”共青团安居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定点定向细分工作任务,进一步激活了青动能,涌现出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的彭巧、奉欢、旷世力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青年代表,他们也成为了安居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组织‘团’聚各界别青联委员,联合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团代表联络站等团属队伍,以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为契机,围绕青年教育、住房、就业、婚育等新时代青年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助力安居青年发展,努力实现安居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安居更有为,持续激发青动能。”上述负责人说。(王波、欧欢、覃岭)

(责编:罗昱、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