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老董从“忧居”到“宜居”

董波住进了舒适的新居。唐代军供图
在海拔3504米的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热多村,牧民老董起了个大早,穿上最隆重的藏服,去“迎见”村委专门为他改建的新住所。脸上藏不住的,是搬迁新居的喜悦。
老董的汉族名字叫董波(藏语音译),以放羊牧牛为生计,四处游牧一直居无定所。上了年纪,他才逐渐安定下来,在一间土砖房里过着独居生活。
一到冬天,气温骤降,风沙也特别大,住在土砖房里的董波,每天睡觉前都要仔细检查窗户上粘的胶布牢不牢,每天早晨一起床就要收拾布满房间的灰尘。
作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董波又生了几场大病,虽然政府报销了一大部分费用,但是生活开支和后续的医疗费用,对他来说仍是不少,经济的窘迫让他只能勉强窝在危房里生活。
村上还有户村民达格拉甲家,跟老董家住房的情况差不多。如何改造这两户贫困户的危房,成了村委忧心的事。
冬天过了,春天还会远吗?热多村村支部书记给老董带来好消息,“你和达格拉甲的房子都被列入了危房改造项目,村委争取到烟草公司的资金支持,帮助你们把房子重新加固和改造。你们马上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第二年刚开春,董波第一次走进自己的“新家”。“我还以为走错了家门呢!”董波手舞足蹈地描述着眼前的一切,“敞亮的房间、结实的门窗、铮亮的火炉、干净的地板……门前还可以接水,门前屋后也干净多了,还可以经常见到老邻居们。”
老董和达格拉甲是本地土生土长的牧民,从60年代祖辈居住过的帐篷到90年代自建的土砖房再到现如今住进改造好的新房子,57岁的达格拉甲感慨万千地说:“短短2个月,就让我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全靠党的关怀和国家的好政策啊!”
蓝天依旧,生活向前。阿坝州烟草公司资助的住房改造项目为热多村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从“忧居”到“宜居”。住进新房已有3个月,舒适的居住环境、逐渐好转的身体,牧民老董也有了喜滋滋的新生活。“卡卓!卡卓!(藏语:谢谢)”老董竖起大拇指真诚感谢道。(段京雨、仁青泽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