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万源市人大: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12月26日18:5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近年来,四川省万源市人大紧扣“一水一路一产业”发展思路,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努力让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国硒部茶园走廊。谢长智供图

中国硒部茶园走廊。谢长智供图

聚焦水生态环境保护 清澈一汪碧波绿水

冬日暖阳里,走进万源市竹峪镇,流经场镇的月滩河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原来河两边有好多白色塑料袋,烟花火炮渣渣随手倾倒四处都是,现在经过整治,干净爽朗多了。”长期生活在竹峪镇的居民发出感慨。

今年,万源市人大按照“达州环保世纪行”万源活动相关要求,坚持岸上与岸下同治、治理与管护结合,指导乡镇(街道)人大重点关注场镇污水排放、河道垃圾清理、畜禽养殖等问题,常态组织代表开展巡查和督查整改工作,发动代表联动护林员、护河员,日常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工作,定期对全市主要河道及两侧的白色裸露垃圾、烟花爆竹残渣、河道内杂物杂草等进行彻底清理,持续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今年11月,万源市人大联合陕西紫阳县、重庆城口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三地联合视察,召开联席座谈会签订《协同监督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打破行政界限为共同保护任河流域生态环境献计出力,有效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治理的省际跨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格局,推动实现“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畅通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农村公路是连通镇村的“毛细血管”,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血脉通道”。万源市人大充分发挥代表联络“家”“站”作用,组织代表深入村社,主动倾听收集干部群众对当地农村公路存在的顽疾难题和对策建议,反馈给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方案并推进落实。

在万源市青花镇二龙沟村,该镇人大推动重新修建硬化3公里村道,大大方便群众出行。“现在我们这个路成了水泥路,老百姓开车方便得很,我们走路都好。”万源市青花镇二龙沟村村民娄锡伦说。

今年12月,万源市大沙镇人大接到群众反映,家门口路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出行困难,该镇人大立即组织代表、镇村干部及村民一起,填补坑洼部分,全力抢修受损道路,两天工夫就将桥湾村棕树湾的道路修复。“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在群里张张嘴,门前的路就快弄好了……”桥湾村村民马仕明连连称赞。

今年以来,万源市人大紧密结合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统筹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养护道工公益性岗位等力量,清扫农村公路路面、除杂物、清理边沟,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环境面貌,同时协调监督引导各镇政府筹集整治资金,集中对全市村道修缮维护,农村公路行驶质量指数及路域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茶歌对唱。马发海供图

茶歌对唱。马发海供图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去年11月,万源市石塘茶旅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出炉,石塘镇作为片区中心镇,该镇人大紧紧围绕“重点发展富硒茶、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以茶旅融合为特色的绿色产业高地”战略目标,为推进瓦子坪精品茶园和“景观型”茶叶加工厂建设建言献策,支持引导代表参与打造茶旅结合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

万源市人大代表王让银就是该镇人大重点支持的对象,去年她引进四川国储公司前来投资发展茶产业,带领村民科学种茶,同时把茶产业发展与旅游相结合,推出色香味俱全的万源美食、独具特色的茶园民宿,吸引游客品茶、体验茶文化,大力延伸产业链,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带动共同致富成效明显。

在万源市大竹镇营盘村,该镇人大结合任河道地药材种植发展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任河道地药材种植发展片区村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一村一项目”中药材仙灵脾的仿野生种植工作,首批发展淫羊藿仿野生种植共计30亩。不仅盘活了林下资源,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返乡创业的机会,开启产业发展和务工收入双赢的发展之路,切实为乡村振兴打牢了基础。

万源市人大始终注重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推进形成以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等为基础的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推动实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大力发展“4+N”万源富硒特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马发海、周晓芬)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