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东兴区:推进农村面貌改善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小字号
小字号
				“这里真漂亮,开车进来也很方便。”寒冬时节,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来自重庆大足的花卉收购商张兰了解到该村有大棚种植的非洲菊,便专程到这里“刹一脚”。她不仅订购了大量非洲菊,更对这里的村容村貌赞不绝口。
白墙黛瓦,绿意怡人。房屋错落有致,墙绘魅力十足,院坝宽敞明亮,道路干净整洁,正子村令人惊艳的“颜值”,得益于“千万工程”内江东兴实践——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锚定目标 实干笃行抓落实
生态优美、风光如画,产业兴旺、宜居宜业,民风淳朴、乡风文明……这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模样”。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初,内江正式启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明确以农村面貌改善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东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面貌改善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区级农村面貌改善领导小组,建立“1+8+1+N”工作体系,制定工作实施方案、8项工作专项方案,组建1个工作专班,制发N个配套落实文件。建立年度目标考核机制,充分运用好考评结果,实行政治、精神、经济同步激励,强化督导跟进。聚焦“八比八看”,建立“红黑榜”激励机制,指导村(社区)做好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治理、项目推动、公共服务提升、六净六顺工程、农房品质提升等工作,确保推进有力有序。把群众最关心、反响最强烈、愿望最迫切的问题重点谋划、重点推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全员参与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这里有点脏,快来帮着一起打扫一下。”
“来搭把手,我们来帮这位阿姨把柴搬到后面去。”
冬至临近,气温骤降,在东兴区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实施中。
12月16日,在田家镇天延村,镇村干部群众、包联部门干部职工正在合力帮助村民搬运堆顺柴草,打扫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持续深入开展“清杂去乱”专项行动,将村民房前屋后、院坝内外、道路沿线打扫得干净整洁。田家镇天延村热闹的一幕,是东兴区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一个小小的缩影。据统计,当天全区下沉一线开展“清杂去乱”专项行动的干部职工就有近6800余人。为进一步推动“清杂去乱”集中攻坚行动快速见效,东兴区整合各方资源,全区干部职工纷纷下沉一线,与镇村干部群众协同配合,全员参与攻坚。统筹“四级”包联力量,成立由510人组成的3支“攻坚队”和45支“攻坚小分队”。各级领导干部全面参与,3名市领导和7名区领导分别包联3个目标镇(街道),26个市级部门和24名区领导包联45个目标村(社区),45名调研员到目标村担任指导组组长,55个区级部门、3个目标镇(街道)498名干部包联村组,用实际行动引导广大群众支持并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形成社会各界齐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开始征求村民们意见时,部分村民不太理解,但通过我们不间断地做思想工作,召开院坝会进行宣传,村民们都很认可这个事,并积极加入了进来。”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党总支书记何玉明说。
干不干,群众说了算;怎么干,群众商量着干。东兴区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一开始,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精准摸清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见,并以此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内江市东兴区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将完成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乡村民居风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8项重点任务,明确5年5个批次推进全区14个镇和2个涉农街道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从农村面貌改善这个小切口切入,涉及的是‘硬件与软件、面子与里子’全方位改善提升。”东兴区农村面貌改善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开始,东兴区在3个目标镇启动45个项目,总投资达10.84亿元。
“内外兼修” 惠及千家万户
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一条条公路通到村民家门口,一位位走出去的村民重返乡村……自启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来,东兴区首批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3个目标镇(街道)45个村(社区)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加速迈向乡村振兴。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全区共完成户属设施改造2.6万余户;157个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改造全面完工,涉及4.5万户12.8万人;完成村道建设63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40.8公里;村级活动场所提升改造35个;适老化改造681户;启动14个农村场镇提升改造;完成全年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2万亩;“厕所革命”让1.6万户的旱厕变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垃圾分类集中处理让“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
通过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乡村住房条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产业发展明显提升,乡村治理更加有效,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田家镇火花村,生活污水通过“生态肾脏”有效处理,乡村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家家户户门前用竹篱笆围成“微菜园”“微果园”,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了春赏花秋有果。
在富溪镇田溪口村,红旗大院一改过去乱糟糟的模样,土坯房全部拆除,危旧房得到改造,院落干净整洁,一条条硬化乡间小路串连着每家每户,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范。
在东兴街道新华社区,黄泥嘴大院通过对大院基础设施建设、地面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边沟、禽舍及菜园等多个户属项目进行整治,一个个特色精品小院就此形成。
乡村之美,美在天蓝水碧、美在乡风文明、更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产业兴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子村找到了发展方向。”田家镇正子村党总支书记何玉明介绍,依托离城近、毗邻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等优势,正子村确定以农旅融合为主导产业,其中中药材示范园通过“玉米+天冬”等套种方式,实现粮药综合亩产值达1.2万元。
东兴区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三农”重点工作,推动产村融合发展。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养殖户”养殖模式,全年将出栏肉羊、肉牛16.46万头,生猪60万头,制定63座水库“一库一策”方案,投放鱼种23.35万斤,完成大水面养殖1.6万亩,内江天冬种植规模已突破5万亩,正致力打造以天冬为主导,三产融合发展,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整治撂荒地2760亩,确保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7.48万亩、产量37.61万吨。从“面子”到“里子”,东兴区广大乡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生活蓝图一点点照进现实。
“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开启了东兴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实践,广袤农村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新家园。”东兴区农村面貌改善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因地制宜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深入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努力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新画卷,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彭莉、高粤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网+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