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的“幸福密码”

2023年12月14日08:30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的“幸福密码”

站在碧波荡漾的菁蓉湖畔,成都科幻馆未来感和科技感十足,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热闹场景让人记忆犹新。在短暂的5天时间里,世界各地的科幻迷走进成都市郫都区,踏入“星云”,开启一场奇幻的“星际之旅”。

作为郫都区推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成都科幻馆成为又一个城市新地标。城市坐标,关乎“高质量”“经济圈”,也关乎“生活圈”“新体验”。伴随着一年又一年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深入推进,郫都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规划并实施了一批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估的民生实事项目。

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的建成,构成了“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的“幸福密码”。郫都区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眼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需求,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民生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

被一座城市温柔以待,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心之所向”之地,遇见期许的美好,郫都就是如此。近年来,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抓手,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关切重点,郫都区建成一批为民惠民可感可及的重大项目,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1—10月,郫都区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各类招聘会166场,发布招聘岗位7.4万个,促进2.2万余名城乡居民就业。扶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实现创业,兑现创业补贴120万元。

兜底,是政策温度对困难群体的直接触达。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郫都区已累计为1200余户散居特困及低保、低保边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和90岁以上高龄老人家庭开展居家安全适老化改造,建成家庭照护床位400张,为332户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开展服务8000余人次,为905户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配备安装防走失手环、门磁、烟感报警等智能设备。

在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中,郫都区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深化“七到家”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签约60.79万人,签约率达43.59%,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2.58%。今年来,围绕成都大运会、世界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举办契机,郫都区累计开展“锦绣郫都·艺动古蜀”“成都文化四季风”“鹃童阅成长”“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惠民活动400余场次。

一条鲜花簇拥的绿道、一所窗明几净的新校园、一条快速畅通的回家路……行走在郫都的街道,处处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幸福温度。在民生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郫都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9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1元,增长8.6%。

治理以“绣花”功夫探索城市的善治之道

今年5月,在郫都区云桥水源湿地护理区,一台红外触发自动相机捕捉到一只野生猫科动物的影像——这是生态良好的一个例证。

良好生态环境的背后,是郫都区生态治理成效不断显现。通过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类碳汇项目开发交易,郫都区今年新增碳减排成交量约1.7万吨,项目入选2023年度美丽成都建设优秀案例。

更多治理成效体现在“人民城市”建设上,以人性化的尺度表达城市的温度,以“绣花”功夫探索城市的善治之道,以精细化治理焕发城市之美,构建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图景,正在郫都区徐徐展开。

在郫都区和乐巷84号的奎星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家叫“十八匠”的公司集聚了各种“匠人”:剃头匠、补鞋匠、磨刀匠、锁匠……这家社区企业不仅日常收费标准远低于市场价,还时常推出1元公益活动。

2020年,郫都区开始探路推进“社区社会企业培育”行动,目前社区社会企业的行业生态已具雏形:全区已培育社区社会企业53家,孵化种子社区社会企业20家,覆盖10个街道42个社区,业务涉及就业支持、养老助老、妇女儿童成长发展、物业、科普及居民生活服务等领域。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郫都区常住人口139万人,比2010年增长83.97%。“上风上水”的生态本底、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与消费场景、人文场景、生活场景相互渗透叠加……这些“标签”已然成为“锦绣郫都”的写照,也使其成为成都的宜居之地,吸引了大量人口。

治理,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的双向互动。在这场“双向奔赴”中,郫都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人民对幸福生活最贴近的设想,持续转化为阡陌街巷的平常;人民则把对城市的热爱与追求,不断具化为守望相助的行动。

发展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郫都篇章”

在郫都城乡走走看看,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万千气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这“幸福味”满满的“郫都篇章”,来自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带来的发展成果。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施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郫都区“三隧一互通”工程为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完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提高城市品位、形象和价值,加快科创新城建设提供了交通支撑条件。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中,郫都区已建成天府绿道35.6公里……

推动城市发展,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城市建设上,还体现在城市竞争“软实力”的提升中。

通过实施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郫都区持续优化商事登记机制,提升派件频次、增加延时审核服务,今年新增经营主体15620家,同比增长9.9%。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稳步推进。今年,郫都区分层分级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注册新经济企业2164家,新上榜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组织232家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同时,郫都一直拥有比较优势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在加快恢复和发展,唐昌镇战旗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景区获评2022年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消费新场景,截至9月底,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实现收入约22亿元。

如今在郫都,运动已成生活时尚,越来越多的运动场地给匹克球、腰旗橄榄球、轮滑等潮流运动带来更多发展空间。《“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6平方米以上。最新数据显示,郫都区有365.594万平方米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1平方米,已提前“撞线”。

当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在郫都这片土地上被奋力谱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的“幸福密码”更加清晰可见、温暖动人。(文君)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