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五方面发力 提高“川种”核心竞争力

人民网成都12月13日电 (记者朱虹)天府现代种业园自2018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动种业创新要素聚集,采取引进、培育、共建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园区以种业为主导产业成功创建为西部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四川省“1+1+N”现代种业发展核心园区。
今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天府现代种业园水稻育种首席专家李平介绍了如何提高“川种”核心竞争力,为四川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更多“天府良种”的措施。
李平说,围绕提高“川种”核心竞争力,天府现代种业园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已于今年9月10日正式揭牌,主要储备农、林、牧、渔、微生物等种质资源,储存能力达180万份(剂)。下一步将加快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的运营,推动种业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强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实现资源“存”“析”“用”,为四川培育优良品种提供源头活水。
二是强化前沿技术研究布局。一方面加强农业农村部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营,瞄准“川种”振兴“难点”和“堵点”,加速生物育种技术开发、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利用、逆境生理生化研究等,实现育种技术跨越、产量瓶颈突破和绿色新品种选育,增强种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支持园区企业在川建立研发总部和区域研发中心,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育种研发,加快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当家品种、酿酒专用粮品种、米粉加工专用稻品种以及具有重金属低吸附特性的本土突破性品种,支持四川省天府粮仓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让粮仓安全、优质。
三是强化现代种业综合服务。天府现代种业园联合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种业集团,筹建中国西南首个市场化现代种业创新服务平台——天府现代种业创新服务平台,精耕分子育种、品种选育、检测试验三大领域,同步开展创新孵化、成果转化,为全省种业企业、科研院所提供现代种业科技综合服务,助力种业市场主体发展,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
四是强化制种基地建设。目前,邛崃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年产杂交水稻种子约620万公斤,连续三轮获批国家级制种大县,为四川省粮食生产提供了种子保障。下一步,规划建设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8万亩,并继续探索优化全程机械化制种成套技术,完善制种保险制度,提升制种信息化水平,加强制种人才培育等,为高效、高质量种子生产提供保障。
五是强化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上,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玉米品种“优迪899”以1200万元的成交价成功签约,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下一步将持续办好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等专业展会,线上线下推介优良品种、大规模示范展示等措施,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优良品种的加速转化,服务农业生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