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泸县建设“中国龙文化之乡”

泸州泸县有2000多年的建县历史,文化灿烂,底蕴深厚。在泸县有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为代表的181座龙桥群,一步一景,遍布全县,陪伴全县人民走过500多个春秋;有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为代表的龙舞品种矩阵,一镇一品,分布全县,陪伴全县人民度过无数欢乐节日;有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石刻“为代表的龙型雕刻5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宋代龙型雕刻100多件为馆藏文物,为全国之最,被誉为“中国龙文化之乡”。
近年来,泸县致力于龙文化的发掘保护,围绕龙文化研究传承、弘扬传播开展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效果。
品牌创建 “龙文化”生命力更加强劲
围绕龙文化、宋文化、石刻文化三大文化主题和龙舞、龙桥、龙雕三大文化特色,泸县加速开展文化品牌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曲艺之乡、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四川省“民间演艺之乡”、四川省民间文艺之乡(泸县石雕)、中国文化百强县和四川(泸县)龙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深挖泸县龙文化核心底蕴,不断发掘佛文化、蟾文化、长江文化、酒文化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努力打造特色景区、研学游和精品旅游线路。龙桥文化生态园提升项目加速推进,文旅融合示范项目龙舞庄园县区项目正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2022年4月,泸县通过了关于设立艺术文化宣传周的报告,决定将“二月二龙抬头”设立为“泸县龙文化宣传日”,5月18日所在周设立为“泸县宋代石刻艺术文化宣传周”,充实传统文化活动内涵,扩大“龙文化”影响力。
保护传承 “龙文化”吸引力更加凸显
深入开展四川(泸县)龙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普及龙舞技艺传承,以雨坛彩龙为龙头,龙舞种类达20余种,建立乡村龙舞队60余支,培养龙舞队员1100余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引导龙文化演艺线上、线下综合发展。
依托中国东方文化艺术研究院成立龙文化研究院,举办中国(泸县)龙文化峰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名誉馆长潘震宙等近200名传统文化及古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泸县龙文化传承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携手西南医科大学等院校开展龙文化课题研究,公开出版书籍《走读泸县龙桥》《泸县龙文化》《泸县石刻一漫画“中国清明上河”图》,以及大型文化画册《龙城龙韵》。
推出以龙文化为题材、深受群众喜爱的舞台剧《龙城宋韵》,创作歌曲《彩龙舞东方》《龙的故乡龙的人》《寻龙》《一眼千年》和舞蹈《龙桥新韵》《荷花龙吟》等艺术精品。
发展传播 “龙文化”影响力更加有形
高质量举办、承办“龙文化”特色文旅活动,央视“农家院里过大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暨全省千龙千狮示范展演、泸州市2023年“二月二龙抬头”暨泸县首届龙文化宣传日、龙舞闹元宵等文化品牌活动,带动游客流量20万人以上;规划建设特色文旅项目,成功打造省级文旅融合示范项目龙舞庄园小镇,集乡村观光、文创消费、民俗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预计2023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为58.6842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收入3.116亿元。
做好线上文化宣传,与媒体合作,开辟泸县文旅专栏,推出了“文旅达人说泸县”“漫游泸县”等线上文旅短视频品牌,视频号播放量达96.1万余次,粉丝量达到6万人。2022-2023年主题文旅活动均同步进行线上直播,观看逾2千万人次。(曾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