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荣县:努力办好县域基础教育 持续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荣县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西部,地处长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之间的低山丘陵区。800多年前,南宋诗人陆游入荣州境时盛赞“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今天,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荣县县委、县政府和教体局,因地制宜、提质进位,致力走出一条办好县域基础教育的新路子。
掀起大讨论 统一“改”的思想共识
“教师的知识视野不开阔,缺乏拼劲和闯劲。”“学校、家庭、社会尚未形成合力。”“加大奖罚力度,拉大差距,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进一步完善安全措施,如对六类学生的管理、家访等。”这些,是荣县组织教体系统干部和教师开展“‘双减’背景下,荣县教育怎么办”大讨论的现场,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以便下一步整改工作的开展。这样的大讨论共开展了80场,收集梳理了8大类问题共30余个、意见建议20余条。
全县教体系统各单位还围绕“质量、安全”召开了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72场,对全县教育进行再认识、再调研、再谋划,编制了《荣县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详细制定了荣县教育和体育事业“1436”发展战略,明确以“建设全省教育强县”为发展目标,以“拼质量、保安全、激活力、强保障”为发展思路,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考核评价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为发展动力,以实施“铸魂、育人、赋能、强基、治理、健体”工程为发展路径,统一了“改”的思想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空前高涨,工作作风发生了显著变化,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促提升、互学互促共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
开展大家访 践行“责”的使命担当
一位乡镇学校教师走在家访路上,因连日阴雨天气,通往学生家的路变得十分泥泞。家长用行动真心支持教师的家访工作,带着孩子将芭蕉叶从村口密密地铺到家门口,形成了一条独具风景的“绿地毯”家访路。
“绿地毯”的故事是荣县教体系统组织的“千师访万户”活动的一个小缩影。为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家长依法履职尽责,荣县教体局还推出“院坝家长会”,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相对方便集中的时间段,由学校组织学生及家长在家门口开展活动,得到了镇、村(社区)的大力支持和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院坝家长会”聚焦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家校对话三大主题,既宣传暑期防溺水、交通安全、反诈、防性侵等各类安全知识,又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荣县教育成果等内容。此外,教师还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商成长大计。“学校把家长会开到家门口,把教育方法送上门,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太放心了。”学生家长如是说。
荣县通过“千师访万户”“院坝家长会”,上门到家面对面服务学生及家长达12万人次,缩短了家校距离,拉近了师生情感,融洽了家校关系,第一时间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40余起,践行了“责”的使命担当。
推动大转变 营造“严”的教育氛围
受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影响,城区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缺口较大,而在农村学校,一方面教师相对富余,部分教师滋生了“躺平”思想,另一方面又因年龄、学科结构等因素导致优秀教师资源相对紧缺。
面对这样的局面,荣县大力推行“县管校聘”改革,在充分征求学校意见、全方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荣县中小学县管校聘实施方案》《荣县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同步指导学校层面形成工作实施方案,有效落实“县管校聘”运行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流动储备中心各项制度,将新入职人员和县内流动人员编制纳入县级教师流动储备中心管理,逐步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到“系统人”的身份转变,推动教师岗编分离、统筹调配,实现教师岗位等级“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机制,有效遏制“躺平”思想在教师群体中滋生、蔓延。
为提高校长的业务管理水平,荣县在“将校长送出去”参加学习培训的基础之上,还积极开展校级领导干部“转作风、正行风、提能力”培训调研活动,由局领导牵头,将全县55所学校划分成7个小组,通过现场查看、听取介绍、集中交流座谈、借鉴学习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系统检验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思路、发展规划等,提高了与会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县域内的校际交流。
荣县扎实推进名校、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四名”培养工程,开展“星级校长”“星级教师”评选,发挥“头雁”领航作用,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形成“雁阵竞飞”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调整中层干部、学校领导干部200多人,3人因质量、安全问题受到降级处分,打破了干部使用“能上不能下”的制度约束,营造了“严”的教育氛围。
深化大课改 探索指向“人”的教育实践
如今,新教材、新高考、新课标、新评价引领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书育人的新方向。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以及“满堂灌”“题海战术”等僵化、老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荣县强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顾问,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召开课改推进会,确定了27所课改试点学校,组建了12个教育集团、1个高中段帮扶联盟、23个乡村教师工作室,明确“1334”课改工作体系。同时,落实每日会商、每周会研、每月会审制度,点面结合,形成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示范落实、开放推进的教育格局,探索指向“人”的教育实践。
除此之外,荣县还开展“走出去”课改大学习、大培训,选送课改“种子”教师、校级干部,分批次前往山东聊城、江苏镇江和南通等地参加课改培训,系统学习教育先进地区的经验,拓宽干部、教师的教育眼界,助推课改走深走实。近几年,在全县优秀教育专家、各教育集团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实施课例研修式集体备课1270节次,开展“新课改”背景下的全员赛课3066节次,片区评出优课800节次、优秀作业设计906节次,近万人次教师参加核心素养检测、集体研备、学科赛课、技能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素养。
当下,荣县各校(园)正以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凝心铸魂,不断找准发展定位,科学设立办学目标,厘清工作路径和抓手,持续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王俊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