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泸州泸县:“院办经济” 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3年11月28日18:5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敬老院发展活力,泸州泸县积极探索“以院养院”新模式,通过发展敬老院“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自身“造血”功能,形成“财政供养有保障、院办经济显活力”的发展新格局。

在泸县立石镇敬老院后院的蔬菜种植基地,白菜、血皮菜、小葱长得正好,红薯藤也枝繁叶茂,整个菜园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老人们正在割红薯藤、挖红薯、装红薯,他们说说笑笑,虽然手脚不是那么利索,但每个人都干得很认真。不一会儿功夫,地里的红薯就颗颗入筐。老人们还将割下的红薯藤切成猪草用来喂养生猪,将装好的红薯称秤算价,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来这敬老院三年多了,我身体素质比较好,没有什么病,有劳动力,我就来种一点蔬菜,卖给院里面,街上卖2元钱一斤,(卖给院里)就给我算1元钱一斤,我一年还是要收入一万多块钱。种子、肥料、化肥等一切都是院里面投资,我出一点劳力就行。”泸县立石镇敬老院老人陈天树满足地说。

泸县立石镇敬老院坐落在玉龙湖畔,这里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目前集中供养着116 名特困老人。该院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开展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的院办经济,按照自愿原则,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参与劳动,将小菜园、小猪场、小鱼塘办得红红火火。

敬老院里,不仅种植了青菜、红薯、南瓜、荔枝、柑橘、桂圆等蔬菜和多种水果,还有生猪、鱼类养殖。按照院管人员全部参与、老人自愿参与的原则分配劳动,老人们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自愿参与种菜、养猪、保洁等劳动,只要参与了劳动的老人,根据他们的劳动强度,按照计时或计件获得一定收入。从闲到忙,老人们重新“上岗”,劳作的老人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生活变得充实了,同时还能赚取些许“零花钱”,不仅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更让老人们老有所乐。

“最有特色的是我们的院办经济,我们镇上和村上共同协调了6亩地给我们的院民,有劳动力的这部分院民在空闲时间能够参与劳动,这样既丰富他们业余生活,让他们还有一笔收入。目前,院民自己种植的菜和养殖的猪基本能够满足这个敬老院全年的需求,这样也是变‘输血’为‘造血’。特别是这些参与了劳动的老人,他们生活也很充实,精神面貌非常好,在这里感觉到非常幸福。”泸县立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伦敏介绍。

目前,泸县立石镇敬老院全年能出栏两批生猪,约30余头,种植各类新鲜蔬菜约10000余斤,基本做到自给自足外,吃不完的应季蔬菜还进行售卖,全年节省开支5万余元,有力减轻了政府负担。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老人们获得一定收入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后院的蔬菜基地和养殖基地一派欣欣向荣,院内老人们的生活也闲适、安逸。午后的阳光正好,老人们正在院内和寝室休闲,义工理发、下棋打牌、观影闲聊,处处欢声笑语,一派祥和之景。

“我在这个地方来了12年,过得很开心,没得事的时候,出去赶集也很方便。打打牌、开开玩笑,我们吃也吃得好、穿也穿得好、耍也耍得好,很幸福。我们也很感谢党和政府,还有爱心人士对我们的帮助。”泸县立石镇敬老院住户阳本春说。

泸县立石镇敬老院除积极探索“以院养院”办院模式,增加自身“造血”功能,还着力凝聚乡贤力量,通过社会各界捐赠以及自筹方式,多方协同打造幸福养老之家。院内不仅厨卫条件完备整洁,空调、电视等硬件设施应有尽有,更让人眼前一亮的,老人的宿舍楼栋还安装有电梯、配置了“高大上”规格的多功能室。空调、电视、投影仪等设施设备上,贴上一张张大红的标签,上面清晰可见捐赠人的名字,这是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助力养老的生动实践,传承的是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黄平、刘璐、韦雪曼)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