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东兴区:抢抓晚秋粮油播种,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大家动作要快,抓紧把这批洋芋种子播下去。”9月28日,在田家镇火花村,村民们趁着天气晴好,忙着翻土、播种、施肥,抢时播种秋洋芋,扎实做好晚秋生产工作。大家三人一群、两人一组,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
晚秋生产作为东兴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开发晚秋资源,发展以再生稻蓄留为重点的晚秋生产,是全区弥补灾害损失,实现全年增产目标的关键举措。东兴区正扎实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在做好大春田间管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因地制宜抓好晚秋生产,确保“大春增产、晚秋扩面”,坚决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3.3万亩秋洋芋有序播种 助力粮食增产增收
近日,东兴区抢抓秋耕备耕时机,全力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在田家镇火花村火花坝一台旋耕机正在田间翻耕作业,一旁的村民正忙着拉线、放线、开沟、打窝,为秋洋芋播种做足准备。农业专家还围绕秋洋芋高产栽培技术,对村民进行现场指导,为秋洋芋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秋洋芋生长期短,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这两天温度合适,墒情正好,适合下种。这是晚秋粮食实现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农业专家说。
据悉,东兴区农业农村局把突出抓好秋洋芋生产作为晚秋生产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前抓好脱毒早熟良种良薯、肥料等物资调运,落实深沟高埂、带芽下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重点抓好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洋芋,积极扩大秋洋芋种植面积,通过增种、套种,确保全区秋洋芋面积达到3.3万亩以上。
东兴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金圣告诉记者“我们在抓好再生稻施肥管理、秋马铃薯备种备耕,以及秋红苕、秋大豆、秋杂粮的生产管理的同时,还将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做好晚秋生产及田间管理指导工作,切实提高晚秋作物单产水平。”
迟栽中稻收割忙 风吹稻浪迎“丰”景
金秋时节,东兴区各类秋粮正处于收获季,各地抢抓农时,抓紧收获、晾晒、入库稻谷、玉米等秋粮作物,力争粮食丰收。
9月27日,在石子镇万亩粮油产业园内,记者看到,上千亩迟栽中稻一片金黄,满是黄澄澄的稻子,东兴区宏展粮油专业合作社正组织机械开展抢收作业。稻田内,收割机往来穿梭,不一会儿,满载而归的收割机便停靠在田头,把脱粒的稻谷倒进路边等候的货车斗里,货车斗里的稻谷堆成一座座小山,满载丰收的喜悦。
“我们有6辆收割机,一辆一天可以收40到50亩左右,1000亩水稻3日内可收获完成。预计粮食亩产量能达到1200斤,总产量能达到120万斤左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洪兵介绍说,收割完成后,专合社将利用稻田种植小麦,确保地不荒、人不闲,秋种春收盼来年。
当前,全区各类秋粮作物收获已近八成,预计还有一个月完成秋粮收获。“水稻收获近28万亩、玉米收获33万亩,预计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13万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金圣告诉记者。
在抓好大春作物后期田管和收获的同时,东兴区积极谋划、因地制宜抓好晚秋生产,确保全区再生稻达6万亩以上。“目前再生稻正处于杨花期,如果光照和水分条件比较好,亩产量有300斤左右,预计10月底可以收割。”区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人员说。
新品种油菜育苗忙 拎稳手中“油瓶子”
当前,正值秋冬作物轮作的关键期,为抢抓有利农时,油菜育苗也紧随其后,东兴区正全面开展油菜育苗工作,为来年油菜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田家镇柴家坝油菜育苗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李明正下地查看油菜长势。这100多亩土地里,随处都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油菜苗,这让李明很高兴。
“这一片有一百多个油菜品种,用来试点种植示范推广。其中高油酸油菜种了50亩、板蓝根油菜种了20亩,这两类油菜是我们推广的重点品种。”李明说。
据介绍,高油酸油菜及板蓝根油菜的种植技术及土壤、环境要求均与普通品种油菜种植一致,并无特殊要求,产量也与普通油菜基本持平甚至更高。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而且与普通油菜相比,高油酸油菜耐贮藏性更优、可以减少胆固醇形成、预防人体心血管疾病、烹饪特性更好。板蓝根油菜的营养成分更全面,还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这些特性会提高这两类油菜的附加值。”李明告诉记者,市农科院正与东兴区政府加强合作,合力推广油菜新品种,助力百姓增收。
“当前全区的油菜育苗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育苗面积有上万亩,等到10月初农户把油菜苗移栽完成,全区油菜种植面积可以达到20多万亩,”区农技中心副主任林富寿说。
“晚秋作物种类多,生产周期短,技术性强,自开始晚秋生产以来,我们选派农技专家组成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秋玉米适期播种,指导秋大豆、秋红苕适时早播、开沟排湿、高厢密植、一次全苗,抓好蓄留再生稻的施粒芽肥等田间管理,以及做好秋马铃薯早熟良种、深沟高埂、带芽下种等备耕工作,真正把实用高产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做到‘宜粮则粮,应种尽种’,确保晚秋生产目标和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金圣说。
东兴区将抓好改种、补种和增种,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按照“扩面、增产、提质”的总体思路,主抓再生稻,突出秋洋芋,多种秋红苕,发展秋大豆,扩大秋玉米,开发秋杂粮,确保今年全区晚秋粮食作物面积18.9万亩以上。其中再生稻面积6万亩,秋洋芋3.3万亩,秋红苕5万亩,秋玉米3万亩,秋大豆1.6万亩,总产量在3万吨以上。秋蔬菜面积14.5万亩以上。(谭琦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