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彭州探索“三治融合”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年来,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成都市彭州市在井堰村积极试点探索建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共同体,以创新议事协商方式为抓手,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不断筑牢社区治理细胞——家庭根基,建实院落(自然村)、村民小组和行政村三级议事协商平台,走出了一条村庄迈入善建、善为、善治良性轨道的成功路径。
以党建为引领 筑牢融合“骨架”根基
党建是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井堰村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建立“三治融合”党建引领制,通过不断加强党组织自我革命,党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家风家教,为村民群众立标杆、做示范,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其他村民参与到“三治融合”建设中,不断建强“三治融合”骨架。
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井堰村构筑起村党委把方向,“五村”联运,村民群众和村、组、院自组织广泛参与的“1+5+N”融合主体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党员干部有责任与担当,村民有当家作主的信心,逐渐习惯了有话大胆说、放心说,使得村中“村民沉默、干部无赖”的问题得以破解。
设家庭议会制 激发融合“细胞”活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井堰村强调“端蒙养、重家教”,把家德培育、家庭教化、家风营造、家业兴建四个方面摆在“家”治理的重要位置,建立家庭议会制度,通过起草家庭会议制度草案、明确家庭会议形式、确定家庭会议内容,切切实实增强“家庭”的凝聚力,成功激活了“三治融合”的细胞。
截至目前,井堰村内141户党员、60%的一般农户家庭顺利建立家庭议会制,订立少则1条多则15条新家规共12000多条,向各院落、村民小组和村委会提交提案近2000份,反映约500条问题,提出约4000条意见建议,家庭矛盾纠纷实现了从2020年的138件下降到现今的8件。
创院落协商制 构造融合“器官”结构
院落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单元。井堰村通过创立院落党小组、“自管委”、微网格“三员合一”机制,搭建形式多样、功能设施齐全的院落协商平台,组建宣讲小组,围绕家规家训、典型事例、文明新风等内容展开宣传,为推进“三治融合”打造完整器官。
“三员合一”共同体通过院落村民大会协商,创建起了“五治一服务”(“五治”:治房、治污、治厕、治境、治风;“一服务”,院落党群联动志愿服务)治院机制。截至目前,25个院落制定310条院落治理公约,拆除32处乱建偏房、粪棚,填埋23个“空心”农户旱厕,整治约3000米房前屋污水沟,院落志愿者帮助留守老人耕种51亩土地、修理100多处家电、房屋等。
建村庄议事制 畅通融合“肌体”经络
为有效汇聚整个村庄治理合力,井堰村不断践行“协商求同、议以成事”理念,紧扣村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油盐柴米酱醋茶”“医学行居地产景”等事情,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说事、提案、建议”、“了事”即获“井堰粮票”等制度,组建宣讲团及易发多发矛盾纠纷“1+1+23+N”(1名法律顾问、1名公安民警、23名法律明白人和村民公推道德模范)引导团,推动融合“肌体”治理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村民对《村规民约》满意度达93%,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开展约100场案例展示活动,约200场《民法典》和禁毒禁赌防邪宣传活动。村民自发在村中兴起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俗新风”“遇事找法用法,办事依规依约”“丧事从简从快,安葬限地限宽”等新风尚。(陈明、龚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