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引发强烈反响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2023年07月30日07:56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对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提出希望,并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深刻指出了四川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位置,明确提出四川“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加快美丽四川建设,为子孙后代守护好巴蜀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

  树牢上游意识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留下“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的殷殷嘱托。

  一年后,总书记再次来川,强调要“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上持续发力”。

  两次来川,相同的主题,凸显出四川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位置,也引发了全省上下树牢上游意识、肩负上游责任的强烈共鸣。

  “我们一定把翠云廊古柏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广元市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信心满怀。”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表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与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脉相承,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和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钟承林介绍,四川将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美丽四川建设作为统领性工作,争取将四川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试点省份,开展先行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激励政策,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持续擦亮四川“生态大省”金字招牌,努力将四川打造成美丽中国先行区。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增强了信心和决心。”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管理分局副局长王岩飞表示,近年来,雅安先行先试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突出保护优先、坚持融合发展,全方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大熊猫+”绿色产业发展,释放绿色经济动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树牢上游意识,以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护为核心,以体制创新、社区建设、绿色发展等为重点,倾力打造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市。”王岩飞说。

  将上游意识落到实处,从一点一滴的行动做起。

  背靠三江口,宜宾市叙州区下渡口社区施行常态化巡河,持续开展治污治水、沿线环境卫生清理等工作。“现在水更清了,水里的鱼也越来越多了。”下渡口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倩说,自己对总书记去年来宜宾视察时的重要指示始终牢记在心。“总书记再次来川视察,再次提到生态文明建设,这让我们干劲十足,对今后继续守护好一江清水愈发有信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始终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当好绿色发展的巡查员、劝导员和宣传员。”

  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超和保护区管理处科研信息中心站的17名同事常年坚守,每天都要在管辖范围内开展巡护监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我们坚守一线的生态保护工作者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王超说,守护好唐家河就是守护好家乡的宝藏,将和同事们一起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守护好一方水土。

  坚持系统观念

  认真聆听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家对“系统治理”“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关键词印象深刻。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也提到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怎样理解“坚持系统观念”,引发大家热议。

  7月24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四川”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四川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最新成果。全省林木覆盖率51.84%、森林覆盖率35.7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2.57%、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荒漠化面积、沙化面积、石漠化面积分别减少99.31万亩、277.41万亩、330.89万亩……一系列喜人数据体现了我省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空间的结构和功能有效优化提升。

  达州市林业局副局长何伶俐说,达州正着力推进川东平行岭谷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将实施13万亩高质量国土绿化,完善生态产品供给地培育。在此基础上,达州还将实施川东平行岭谷山系三大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渠江—华蓥山生态廊道、铜锣山竹林生态廊道建设。“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更加坚定了我们通过系统化治理,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信心和决心。”

  近期,川渝两省市正联合开展长江流域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推动川渝毗邻地区行政执法监督跨区域协作,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总书记指出要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我省加强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指明了工作方向。”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司法厅副厅长王彬介绍,近年来,我省不断织密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网,健全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修订《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制定《四川省水资源条例》《四川省水文条例》等。同时,持续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等专项执法行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用最严立法指引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铁腕执法,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成都、重庆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从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到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再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肩负着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使命任务。”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文雁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有14个派出机构分别与重庆市相关区局签订合作协议,其余中心城区派出机构均与重庆市对口区县达成了合作意向。今年3月,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与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签订联合执法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开展联动执法等方面促进执法尺度和标准统一,携手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文雁表示,成渝双方未来将着力协同治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治,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携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共建生态文明

  “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步行在苍翠如昔的翠云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翠云廊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带来的启示。

  这引发了大家共鸣: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需要各方协作、同向努力。

  共建生态文明,需要法治护航。

  近年来,四川生态环保领域协同立法动作不断。云贵川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四川条例”+“重庆决定”共护嘉陵江,川滇携手保护泸沽湖协同立法项目正在推进中……就在几天前,川陕甘三省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首次尝试也取得成效——通过“四川条例”+“三省决定”,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需要我们不断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担当’。”省人大城环资委主任委员梁伟华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生态环保领域执法检查力度,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用法治力量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共建生态文明,需要政府主导。

  盛夏正是川西山地、高原地区旅游好时节。当下,在阿坝州,九寨沟、四姑娘山、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大熊猫基地等景点,游客络绎不绝。

  “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为我们进一步挖掘生态资源指明了路径。”阿坝州林草局局长雍军说,阿坝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潜力也是生态,为了保护好绿色家园,阿坝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深入实施“七大保护行动”“七大治理工程”。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治理,阿坝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林草覆盖率达84.99%,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95%。不断提升的生态环境最终惠及民生。2022年,阿坝州接待游客达3600万人次,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达323亿元。

  共建生态文明,需要企业助力。

  “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这为企业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东介绍,近年来,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企业循环发展全周期。下一步,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从以钒钛高强度建筑钢材为主的单一产品向多品种、高品质的优特钢转变,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下游延伸,推动高质量发展。

  共建生态文明,需要群众参与。

  在成都,通过低碳任务获得碳积分,再兑换丰富的普惠商品和服务已不是一件新鲜事。成都在国内率先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2021年,“碳惠天府”平台上线,搭建了公众参与的载体。

  当下,为助力成都大运会,“碳惠天府”平台还增设了“低碳大运”专区,从5月起,陆续推出知识竞答、公众碳积分捐赠等7项活动。“碳惠天府”平台已累计推出线上线下碳积分场景62个,用户数超过200万人,约9万吨碳减排量实现价值变现。

  成都产业集团副总经理袁水全介绍,未来将持续丰富线上和线下的绿色低碳主题活动、碳积分场景,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参与意识。

  “现在每天要接待七八桌游客,一个月流水将近10万元!”巴中市平昌县驷马水乡旅游景区,返乡创业的农家乐老板万敏介绍,如今景区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每个人越来越意识到,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当下和未来的幸福生活。”(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真卿 兰楠 田珊 王培哲 张敏 宁宁 薛维睿 刘佳 曹凘源 史晓露 吴亚飞 陈秋吉)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