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彭州市: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 织密织牢社会救助网络

2023年07月18日17:3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彭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工作举措,紧紧围绕以“完善3大救助体系、建立1本台账、构筑2个载体”为重心的“312工作思路”,积极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用心用情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摸清救助底数,主动服务更加精准

彭州市借助“彭州市民政智慧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微网实格机制,聚焦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情况,筛选出特殊困难群体,及时掌握实际需求,分层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同时,创新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集质量调研项目,推动彭州市联动成都市低收入动态监测平台运转,完善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为低收入人口动态救助政策提供参考。

通过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大数据比对,教育、卫健、住建、医保等部门联动,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不断完善申请对象信息比对、社会救助资源统筹等,将专项救助与民政兜底救助相结合,建立社会救助三级会商机制,不断提升救助精准度。

截至目前,彭州市全市共比对2万余条信息,救助城乡特困人员1788人,发放资金1528.22万元。

完善救助体系,兜底保障更加高效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实践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彭州市紧紧围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这个重心,着力低保提标扩围、特困供养能力提升、临时救助实施三方面重点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有力保障民生服务底线。

在低保人员救助方面,彭州市积极开展低保提标扩围行动,畅通低保人员入口关,强化对低保人员的动态监测,及时清退和调减不符合低保对象的救助金。在特困供养方面,健全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机制和探视巡访制度,落实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及就医服务资金保障,不断提高特困人员供养能力。在临时救助方面,不断完善《彭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健全临时救助机制,优化临时救助流程。

截至目前,彭州市共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252户429人,发放资金共计3365.92万元;全市1234名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均与照护责任人、村(社区)、镇(街道)签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协议》;共实施临时救助813户1436人次。

丰富救助力量,关爱援助更有温度

彭州市着力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瞄准困难群众更高层次且多元化的需求,建立基层经办“一门受理、多元参与”不同的救助圈层,提供生存与发展、救急难相结合、分层分类救助支持体系,强化部门救助力量整合。

积极引入社工、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等多元力量,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救助队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以专项救助服务为核心的发展型救助体系,构建以老年与青少年关爱为核心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和社会协同推进的社会救助新格局。

截至目前,彭州市已建立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关爱援助体系;2022年共链接救助资源165万余元,实施救助3300余人次。彭州市关爱援助中心《为爱同行-彭州市社会关爱援助中心开展困难群众救助纪实》被《中国社会报》刊登,工作经验得到认可。《成都彭州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尝试》作为成都市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的典型经验做法上报省民政厅。

下一步,彭州市将不断拓展社会救助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基层民政队伍的业务能力培训,持续开展好常态化巡查巡访,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同时,依托“智慧民政服务平台”,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调研”为突破口,加快民政救助数据与其他数据信息平台上下连通、横向融合,推动社会救助更加及时化、个性化、精准化和多元化,构建起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刘婷婷)

(责编:章华维、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