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 见行动丨以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6月19日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六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全省多地闻令而动,加速推进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立足当地中医药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中药材产业集群,培育中药材大品种,加快中药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推动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天府中药城:重大项目加速建设 推动中医药产业建圈强链
在位于彭州的天府中药城,丽珠光大、联环亚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幸福科技园、天府中药城孵化园二期等多个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目前功能区内各大产业化项目、创新平台以及产教融合基地都在加速建设中,预计到2025年营收将达200亿元;到2035年打造成千亿级天府中药城、中医药产业复兴全球化策源地。
丽珠光大现代中药研发制造产业园投资6.5亿元的一期项目已竣工进入试生产,预计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40亿元。联环亚中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加速建设,总投资10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8亿元。同时,总投资30亿元的创新医疗材料及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已正式签约,拟建设生物基材料、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材料生产车间和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车间。
今年以来,天府中药城新签约引进创新医疗材料及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7个,协议总投资66.4亿元。同时,2023年天府中药城还确定了26个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年度计划投资44.05亿元。目前各大项目均在全力冲刺中,预计年内将实现光大、亚中等1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预计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
彭什川芎:销量占全国四分之三 产值超10亿元 中医药产业铺筑乡村致富路
连日来,在什邡市马井镇,村民们忙着收割、挖掘、装袋、搬运川芎,劳动场面热火朝天。随着什邡川芎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集生产、收烘、储存、经营于一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川芎种植形成规模化,壮大了川芎产业链,川芎种植逐步成为什邡一大特色产业、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什邡市鑫和川芎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销售自产以及周边群众出产的川芎1500余吨,产值达3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4500户,种植川芎达面积25000余亩,为种植户每亩直接增加收入600-1000元左右,间接带动全镇种植川芎农户增加800余万元的收入。同时,什邡携手彭州,共同探索出“区域共通、产业共融、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园区共营”的发展新模式。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彭州市、什邡市两地敖平、隆丰、葛仙山、马井等6镇(街)约20万人,园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川芎产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川芎产销基地,年产量约3万吨,川芎销量占全国总销量四分之三以上,辐射带动面积约20万亩,产值超过10亿元。
绵阳三台:麦冬为引 孕育幸福花
近段时间,绵阳市三台县的麦冬长势喜人,给6万亩田野覆盖上了绿色地毯。三台全县宜种麦冬土壤面积11万余亩,已建成麦冬种植基地6万余亩,产量1.5万余吨,总产值近40亿元,麦冬产量占全国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素有“中国麦冬之乡”的美称。
三台县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麦冬标准化种植基地及高标准种植示范区。产业园内,麦冬连片规模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麦冬产量(干重)1千吨,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左右,4万多人在麦冬种植中走上幸福路。产业园整合6亿多元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逾35亿元,目前,已建成麦冬绿色加工中心18个,年加工能力2.2万吨,麦冬初加工率100%。“涪城麦冬”品牌价值达20亿元以上,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预计到2025年麦冬大健康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到2030年突破300亿元。
绵阳北川:立足中医药产业优势 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北川中药资源丰富、蕴藏量大、品质优良,共有各类中药材795种,其中药用动物179种,药用植物616种,林草中药材基地43万亩。建成黄连、重楼等为主的林下特色经济林基地8万亩,改造厚朴、杜仲、黄柏基地5万亩,新增林下黄连、重楼等基地1万亩。全县已建成厚朴基地达26万亩,经济价值近30亿元,年产值2.5亿元,人均增收1800元。
北川县坚持“补链延链强链”,撬动社会资本累计投入资金9.69亿元,厚朴现代林业园区培育康养健等林草中药材加工企业12家,培育龙头企业3家、省级专业合作社3家。对北川白及、厚朴等主要中药材进行精深加工,产品从单纯的中药种植销售向中医药制剂护肤品等多元化发展。截至目前,中医药科研成功立项2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项,厅局级16项,县级项目1项,结题9项。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研发羌医药院内制剂3项,配制酒批号1项,代泡茶1项。打造驰名中外的“辛夷花”品牌,药王谷风景区成功创建全国“最美森林康养基地”、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遂宁射洪:因地制宜+抢抓机遇 中医药产业实现新进步
射洪抢抓乡村产业振兴机遇,因地制宜布局中药材种植。在13个乡镇种植白芷、麦冬、丹参等中药材,全域建成药材种植基地1.06万亩,产量0.48万吨、年产值1.01亿元,形成双溪芍药、大榆金银花、沱牌蒲公英等多个特色化的“一镇一品”产业布局。
以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依托,射洪加快建设中药制剂研发和制剂中心建设,累计研制中药制剂20余种,新获批准文号制剂20种,其中在全省医疗机构获批调剂使用1种。射洪市中医院瞿河制剂中心正在加紧建设,该制剂中心总占地面积约12亩,建成后可生产口服液、丸剂、颗粒剂等,预估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射洪还因地制宜推进康养衔接,积极探索医疗服务和商业养老相结合的医养新模式,通过体质辨识、针灸推拿、药膳调理等方式,累计为5个养老公寓1500余名老人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养老服务。
内江东兴:天冬花开产业旺 乡村振兴幸福来
7月,正是农作物的生长关键期,5万余亩郁郁葱葱的天冬在内江东兴大地上娇艳盛放。目前,东兴区发展建设以天冬为主的种植园区25个,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成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应用平台,全覆盖中药材溯源平台前端监测设备,创新探索多种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全区超过5000户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户年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青台村的天冬产业园是东兴区最大的天冬种植基地之一,种植天冬近5000亩,天冬加工基地占地15亩,总投资近800万元。天冬加工基地中设置的加工流水线可精加工天冬,以制作天冬蜜饯、天冬膏、天冬饮片等产品。后期3条流水线全部实装后,基地年产值可达到3000万元。椑木镇游家坝村和中山村共种了天冬5500亩,套种高粱5000余亩。高粱已经结籽,9月份开始收获,预计产量可达到1000吨,套种作物年产值可达300万元,收获期天冬产量可达2.2万吨,预计产值达1.1亿元。同时,东兴区突出产研建设融合,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东兴区中国国药集团、华润三九药业等知名研究所及企业合作研发天冬产品,目前已成功研制以天冬为原料的特色蜜饯、美容保健品等产品40余个。
宜宾兴文:“三产联动”发展苗医药 壮大民族医药产业
在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的道地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内,成片种植的淫羊藿长势良好,为年底的市场供应打下了良好基础。从2019年至今,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的道地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淫羊藿种植面积从几十亩扩大到两千余亩,供应模式从原来的野生采挖转变为基地规模化采收。目前,兴文已在全县范围内打造淫羊藿、黄精、泽泻等中苗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余个,种植面积达3.6万亩,预计到2026年辐射带动种植面积将超过10万亩,中苗药材种植年产值在5亿元以上。
兴文县成立了全国三家之一、四川唯一的苗医药研究所,开发出息通散、筋经通、古苗膏等多种获国家专利的创新型苗药产品,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品牌和实际效益。随着苗医药产品市场化的深入,兴文又逐渐开发出养生理疗、药膳食疗、文化体验等一系列项目,借助自身优良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发展苗医药康养产业。去年底兴文县苗医药研究所、兴文县仙云峰中苗医药康养度假基地分别被评为“宜宾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宜宾市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今年兴文县苗医药研究所又获评“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兴文苗医药康养产业的品牌已经逐步打响。
达州“秦巴药库”: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优势
立足独特的立体气候和“秦巴药库”资源优势,达州在种子、加工、大健康三个版块上齐下功夫,推动中药材产业由大到强,全市中医药“一二三产”综合产值实现115亿元。达州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淫羊藿、百部种苗繁育基地,去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53万亩,达到79.5万亩,居全省首位。确定乌梅、天麻、淫羊藿3个道地药材大品种,培育道地药材种植基地37个,打造了全省最大的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基地,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
达州还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触角伸向了大健康领域。在包(头)茂(名)高速达川区境内百节出口有上千亩乌梅山岭,通过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利用百节镇乌梅山村1800亩流转土地打造标准化乌梅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四川丹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投入乌梅腌制、易拉罐果蔬汁饮料、果酒等生产车间,最大限度地对乌梅进行开发。同时,公司还计划打造集生产、科研、旅游、康养等于一体的基地,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雅安芦山: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加“链”更加练
雅安市芦山县锚定“健康芦山”建设目标,健全完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精准定项施策,多措并举推进中医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核心区规划建设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产19家,初步形成“三区一中心”(“三区”:1平方公里食品药品加工区、2平方公里核心区、7平方公里辐射带动;“一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的总体布局,已成为具有山区特色的灾后农业产业重构集聚区、生态有机农业发展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区。作为园区新投产运营的中药材企业,芦山县益明药业有限公司立足本地特色中药材种植优势,以打造道地药材品牌为目标,建设种苗繁育基地、规范化种植基地,有效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巴中南江:从“种”出发 延伸成链条
目前,巴中境内现有药用动植物和药用矿物3400余种,中药材种植面积70余万亩。南江县用60年育一花,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因地制宜规划金银花特色产业18.9万亩,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水乳交融,有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成功打造文旅康养之地。
以南江黄羊、南江金银花为主导产业的南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通过组织培训、设立保底收购价、开展植株补贴等方式促进村民增收。南江县以“道地药材种植”为起点,不断延伸中医药产业链。以金银花为例,南江金银花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达24.5亿元。目前南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已建成加工生产线31条,年可加工干花5000吨,金银花逐步成为南江县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的骨干产业之一。
甘孜州:全力提升中藏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能级
甘孜州有序推进中藏药材种植,集中连片打造标准化药材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优势道地药材种植,建成万亩种植基地2个、千亩种植基地9个,中藏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10万亩,年产量1000余吨。建成科研技术平台3个,开展多领域藏医优势病种循证研究。加大产品研发,申请专利44件,取得制剂备案号1350个,生产藏药药品337种,年配制制剂量超230吨。
争取中藏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今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8个,总投资21.8亿元。对藏医药放血疗法、金针疗法等10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次研发,开发藏香、药枕、药浴等南派藏医康养产品16种,中藏医药产业年产值达1.15亿元。以“非遗+旅游”“中藏医药+旅游”方式推进融合发展,开发特色医药研学旅游线路3条,将藏药元素植入餐饮,开发养生保健、藏药膳食等食品,节假日特色餐饮入座率达到90%以上,2022年中藏医药总产值达到18.47亿元。(李平、王文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