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数字赋能 机制创新

新津推进全周期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王凡
2023年07月13日11:1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成都新津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契机,围绕构建全周期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智慧健康服务新模式,让医改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提高机构运行效率。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院长任期目标制、年薪制,建立委派总会计师制度,推进业务收入预算结构调整,落实经济运营管理自主权。持续强化与大型三甲医院医联体协作,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针对区外就诊患者疾病谱,加强重点专科建设。2022年,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4.12%,较2019年提升2.04个百分点,全部实现年度收支平衡;统筹中央省市区级财政补助400余万用于重点专科建设,3家医院成功晋级为三级乙等医院。

革新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医院发展活力。持续完善“编制+员额”人员管理,建立“区管院用”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合理管控人力成本。出台《引进培育津英卫生人才实施办法》,制定5类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政策,加大适用型人才引进力度,给予引进人才每人最高108万元的补助。2022年,全区引进1名心脑血管专家、2名医学博士,实现医学博士引进“零”突破。

落实政府办医职责,健全财政激励机制。累计投入6.05亿元迁建区中医院和区妇保院,投入12.7亿元迁建区人民医院。量化细化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儿科和产科能力、人才引进等财政补助政策,每年列入年度经常性财政预算500万元。落实药械集中带量采购,2021—2022年度集采药品实际采购超过合同量88%,返还集采药品资金215万元。推进按病组分值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自2020年以来,全区医疗机构获得正向激励资金1000余万元。

推动城乡服务均衡化,重塑全周期健康新格局

以医共体建设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一体管理”。结合全区行政规划,建立东部、西部2个紧密型医共体,打造“双核发展”的区域医疗格局。构建医共体管委会、医共体管理中心、医院、卫生院(社区)“1+2+2+X”的一体化管理构架,打造“集中统一”的医共体管理体系。区卫健局主动下放基层医疗机构院长薪酬考核权、资金分配权、人事招聘权,增强医共体内生动力,打造“三级联动”的运行体系。

以信息化开发为“支撑点”,全面拓展“线上服务”。建立医共体信息管理平台,打造6个资源共享中心和5个业务协作系统,实行医疗机构运营常态监管、动态分析,推动卫生数据区域互通共享。搭建微信公众号、医院官网、互联网医院多维度服务网络,建成2个互联网医院,探索实施智能导诊、AI辅助诊疗、智慧病区、移动医护等智慧功能,研发床旁交互系统,实现线上分时段就诊、全流程聚合支付等8大特色服务,改善群众服务体验。

以差异化发展为“突破点”,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引导医疗机构向“小专科集群”和养老、康复等分院差异化发展,打造妇儿联盟、医养中心、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心理健康管理中心“一联盟三中心”,补齐卫生健康全周期服务短板。

推动健康供给多样化,营造高品质服务新场景

搭建医防融合“连接桥”,前移健康管理关口。成立医共体健康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公共卫生、家医签约和健康管理等工作,完善门诊、住院、体检等群众健康管理。研发 GDS慢病管理系统,创新“全科+专科、省市+区镇(街)、家医+助理” 组合签约模式,实施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红黄蓝灰四色健康管理,全区家医签约服务覆盖率为42.07%,重点人群签约率83.73%,残疾人群签约率94.96%。

弹好微网融合“协奏曲”,延伸健康服务触角。 以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为平台,依托新津“报表通”,聚焦“健康赋能”与“进网入格”,实行家医签约服务、微网格员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三结合”,推进全区54个家医团队与2790个村(社区)网格协作协同,建立“网格发现、家医报到、识别干预、及时转诊”平战结合的健康管理网络,延伸健康服务到微网实格,实现健康管理向精细化、精准化、自主化转变。

描绘三生融合“新画卷”,塑造健康生活典范。围绕“生产、生活、生态”未来健康新场景,将健康全面融入未来公园社区,创新“健康新津”与“津津通”一键通企业服务。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研学”商业模式,依托区域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将健康理念嵌入自然资源和文化古迹,打造“月光宝荷”研学基地,将中医药文化、合理膳食、健康运动、急救诊疗、心理疏导等内容生动融入,推动健康生活与美丽乡村和谐共生。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