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熟人之治”

2023年05月08日15:3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熟人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典型的群体特征之一,也是新时期基层治理的痛难点环节之一。对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巡场镇的南井社区而言,它的区域最大差异性恰恰就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区”。

巡场镇南井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下辖10个居民小组、61个居民小区、86幢楼栋,有居民3325户11350人,其中党员133人,下设7个党支部。

对于一个熟人群体完全过半的社区,党委书记杨开秀深谙个中特点:“熟人社会”往往容易出现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疏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在这里,责、权、利的界线容易模糊,他人的权利容易受到影响,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当下,这种行为模式显然不适宜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基层治理的发展。

2022年5月,南井社区被列为四川省第三批基层治理示范点,迫使书记杨开秀必须尽快拿出一套熟人治理“组合拳”。于是,以劣化优、以熟治“熟”的“善治计划”因势而生,这就是引导更多熟人融入社区治理和形成居民自治的——“参与圈”。

“请问您是来珙县办事的吗?”

“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呢?”

“放心,我是僰(注:读音bo)都三轮车志愿者服务队监督员。”

这是步入巡场镇街头偶遇的一幕,没人知道,里面还隐含着一个“小三轮驱动大治理”的故事。

原来,作为成都品牌型社会组织之一的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2022年9月参与南井社区项目的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珙县三轮车群体数量大,共计275辆,其中大部分三轮车主存在自我价值观不高、生活状态低迷、对行业和城市荣誉感不强的状态;同时,通过居民走访也发现,部分居民群体对三轮车整体形象并不友好,认为有乱收费、乱行车、素质低下的情况。

“借势而治,以小见大。”三轮车这一灵活就业群体被列为南井社区的新一轮治理切入口由此而定。

于是,在珙县民政局、社区党委、社会组织、三轮车企业等多方支持下,一个由22名三轮车成员组成,管理机制完善,袖标、标牌等标识统一的,珙县首个以三轮车为主体的“僰都骑兵”志愿服务队正式亮相。这支服务队不仅提供规范的出行便利,还同时承担行业监督、文明劝导、交通规范、老弱帮扶、治理宣传等多项责任义务。

“僰都骑兵”志愿服务队的出现,迅速在相关部门、社区党委、驻地单位、在地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群体之间,形成多行业、多领域、多群体“撬动式”的良性闭环“大治理”互动模式,并在迅速扭转行业乱象的同时,积极助力于环境卫生、社会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加速改善。一时间,“僰都轻骑兵”的美誉也迅速占据了社会公众的大视角。

“如今,大家对我们评价高了,我们自己也觉得体面了。而且,我也是戴袖标的城市文明监督员了,哈哈。”三轮车李师傅爽朗地对着镜头笑道。

对于南井社区而言,除了“僰都轻骑兵”,另一招“循环四条线”的运用也如火如荼。这就是:

一是平台连人心。以“小平台”实现能量“大集聚”。庭院议事会、百姓议事厅、居民会议、业主大会、线上社区、党员议事会,成为社区议事决策参与平台;单元楼长、微信平台、民情代言人收集居民诉求、愿望,解决居民需求,成为民情收集平台;楼栋管家、民情驿站、睦邻一家等,成为诉求解决平台。

二是互动促感情。以“小成本”再造居民“大情感”。通过“庭院议事”“邻里守望”“一家亲”等系列邻里小活动,让居民从家里走到户外,走到公众活动场所,拉近彼此距离,增加互动频次,建立“熟人共同体”,促进“熟人圈”情感效应建立,使邻里间相互守望和互帮互助的氛围更加浓厚。“情”浓了,“意”厚了,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兴趣度、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源源而来了。

三是榜样塑邻里。以“小支点”激发居民“大参与”。通过最美家庭、最美值守人、社团好大姐、孝老敬老模范、责任好楼长等榜样评选,让熟人变为身边“榜样”,让“榜样”影响和带动周边熟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鲜活案例,引领更多居民在奉献与共建精神感召下,从服务对象转化为治理主体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四是熟人巧参与。以“小能量” 撬动治理“大格局”。“熟人有约”“熟人早知道”“熟人记事簿”,从规则到记事,从墙上到院巷,小到家有孩子注意声响,大到社区公共事务,件件都有着不同维度的具体体现。诸如,无论公约规矩,还是互助协同,从“挂在墙上”到“装在心里”,都体现出熟人群体之间需要共同呵护的“有里有面”。而这些都是通过公共议事找寻出的公共利益核心点,就成为居民增进彼此信任度和营造温馨大家庭氛围的“硬实力”。(陈默)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