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文化

大寒 冬去春将近 年味渐浓时

2023年01月18日09:21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寒 冬去春将近 年味渐浓时

“大寒时处三四九,天寒地冻冰上走。”从这句民谚中,不难看出大寒时节的凛冽寒意。此时北方银装素裹,早已是白雪皑皑,南方也是寒风彻骨,冷气逼人。因大寒时节一般处于三九、四九的时段,所以被认为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1月20日,就在除夕之夜的前一日,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将如约而至。当然,在人们对农历新年的热烈期盼中,似乎大寒的冷意也没有那么难忍了。岁终之时,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将开始新的一个节气轮回。

  除夕将至 大寒节气年味浓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据《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中有载,大寒时节天气寒冷萧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因为南北跨度大,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大寒节气的气温是没有小寒时低的。

  “在成都,大寒时节的气温高低,取决于寒潮有没有南下。”民俗专家刘孝昌说,若遇到寒潮南下,则大寒时节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民间俗语有说‘大寒小寒,无风自寒’。从字面上看,大寒应是天气寒冷至极。但已临近立春,且大寒时节一过就是春节,天气再冷,都挡不住成都人过年的热情。所以也有种说法,叫做‘大寒不寒’”。

  刘孝昌介绍,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到来时虽是农闲时节,但此时家家都在“忙”——忙着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在大寒节气到春节的这段时间里,民间会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譬如‘做牙’‘祭灶’‘扫尘’‘贴年红’等。”等到这些习俗一一做完,农历新年就近在眼前了。”

  赏梅时节 一座城市的冬日盛会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一首陆游的《梅花绝句》,能够看到在数百年前的宋代,锦官城中已经是梅花不断,香气袭人了。可见,成都人自古就对梅花爱不释手。

  在陆游之前,前蜀皇帝王建也是一个爱花之人,只不过他所喜爱的不是芙蓉,而是梅花。据《华阳县志》记载,王建据蜀称王后,在成都开辟了一座“梅苑”。其后,梅苑形态奇异的“梅龙”,还引得爱花的陆游“岁常访之”,并著有赏梅诗。所以,在大寒节气,当梅花“凌寒独自开”时,也迎来了一年中赏梅的好时节。

  “这个时候,去杜甫草堂赏梅,是老成都人一直保留的习俗。”刘孝昌说,不仅是杜甫草堂,在彼时的人民公园、文化宫、百花潭等地,都能看到盛开的梅花,“当然,到杜甫草堂赏梅还是成都人的最爱。”

  杜甫草堂的梅花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诗圣杜甫寓居成都时。他不仅在草堂遍植梅花,更留下了多首咏梅名诗,其中《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格,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

  “步入杜甫草堂,举目一望满园千姿百态的梅花竞相开放,红梅似火、白梅淡雅……沿着花径漫步前行,盛开的梅花与桥、湖等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刘孝昌介绍,昔日成都人爱说:“梅开五瓣,花开五福。”这意味着梅花是传春报春的吉祥之物,相传观赏梅花能够给人带来五福。

  大寒至,冬将尽,春将来。过了大寒,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农历新年。趁着这个节气,尽情享受节日热闹喜庆的团圆氛围,等待春日的到来吧。(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