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奋楫扬帆逐浪行 四川泸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21日10:3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百舸争流,勇进者先。2022年,四川泸县统筹灾后重建、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沉着应对大战大考,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前列,成功入选四川省全国百强县培育县。预计(下同)泸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0.7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03元、23589元,分别增长5.8%、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6.7亿元。

用心用情抓重建  地震灾区快速“蝶变”

一年来,泸县感恩奋进、务实作为,努力将灾后恢复“重建键”按成“进步键”,齐心协力重建美丽家园。

把灾后重建作为守护民心的头等大事,省、市、县300余名援建干部下沉一线,专家组分片包保指导,农村受损住房实行集中安置与原址重建相结合,城镇受损住房“一栋一策”专班推进,兑付建房补助5.9亿元,对接金融机构发放住房重建贷款5.3亿元,组织县属国有企业和地方建筑企业提供平价水泥、沙石、钢材等基础建材12.7万吨,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金融助力、企业支持”的强大合力。

把受灾群众住得安稳摆在首要位置,重建推进快速高效。面对高温、疫情等困难,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优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48个重建项目全面推进,完成投资9.8亿元。2万余户受损农村住房完成重建,20个新村聚居点全面完工,福集场镇安心安居工程主体完工,1041户受损城镇住房启动重建。

把群众冷暖放在最高位置,帮扶关怀精准有效。2700多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开展温暖过冬、祥和过节等系列帮扶活动,走访群众3.6万余户,解决问题3000余个;及时兑付过渡安置补助5.3亿元,惠及9.2万人;密切关注特殊困难群体,跟进帮扶脱贫户、重点监测户等重点群体,加强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做到无一户一人因灾返贫致贫。

千方百计稳大盘  经济韧性持续增强

抢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机遇,项目投资强力拉动。争取到位各项资金78亿元、增长26%,新增债券额度32.7亿元,居全省扩权县第一。坚持抓产业必须抓招商,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500余家,新签约项目35个,到位国内市外资金100亿元。突出稳增长首先稳投资,全年实施县级以上重点项目148个,完成投资2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二,项目和投资工作两度进入全市“红榜”。

市场主体稳定发展。刚性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减缓退税费超10亿元。新康意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一圣鸿、国之酿获评市级“小巨人”企业,众邦新材料进入上市辅导、科瑞德完成上市挂牌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3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9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达6.9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476家,实现“个转企”68家,新增“四上”企业55家。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网通办”能力全市靠前,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全省交流,4159个事项实现“码上办、零跑路”。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1000余个。不断优化要素保障,城北工业园、建筑产业园变电站建成投运;“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推进,清理存量土地1360亩。持续加大金融助企力度,全年贷款增速保持在20%以上,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全市第一,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试点。

聚势聚力兴产业  增长动力愈发强劲

制造业集聚发展。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序推进,建成投产井70口、年产气量16亿立方米;公用工程气岛、源达石化等项目成功签约,能源化工产值120亿元、增长25.6%。蜂源制药、科瑞德原料药技改等项目建成投用,现代医药产值220亿元、增长25%。引入厚成龙酱等酒类企业10家,荣获“中国原酒之乡”称号,白酒产值340亿元、增长10%。武珞电子信息产业园、东远路桥等项目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包材、新材料、绿色建筑建材等产业成链发展。“一总部三基地”加快建设,建筑业产值560亿元,增长10.5%。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61.5亿元。

服务业持续复苏。龙舞庄园一期、龙桥群修缮等项目完成建设,宋代石刻博物馆、屈氏庄园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更加活跃,新消费场景持续拓展,创成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电商大厦二期主体完工,分拣配送综合中心加快推进,“泸县造”上线农特产品130余种,全年电商交易额达32亿元,货运物流周转量增长4.8%,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交商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39.3亿元、增长4%。

农业稳产增效。坚决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增减挂钩复垦耕地1100亩,新增耕地1100亩,整治撂荒地1.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建设制种基地2.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7万吨,水稻总产位居全省第一。新建年出栏3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生猪出栏超100万头。“巴蜀鱼米之乡”玄滩、云锦核心区加快成势,渔业产值达9亿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9.9亿元、增长3.6%。

城乡统筹促融合 人居面貌焕发新颜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龙湖湿地公园正式开放,城西龙湖大道、城东片区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彩虹桥、北大桥等9座市政桥梁完成维修加固,玉蟾大道、龙脑大道安全品质改造提升,实施城市绿地修复62亩,新增停车位376个,新建5G基站116个。智慧城管平台更趋完善,数字城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打造智慧垃圾分拣点32个、精品公厕43座,既有住宅增设电梯33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年度测评。

集镇发展协同推进。积极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分离改革,科学划分六大经济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上报获批,4个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牛滩场镇道路白加黑、百和雨污管网完成改造,兆雅、潮河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玄滩申创省级百强中心镇、荣获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嘉明、石桥等镇申创全市乡村振兴先进镇,喻寺成功列入市级重点培育发展中心镇,云锦创成省级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试点镇。

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四个全域”加快推进,合牛路得胜至牛滩段、五尖山林场公路完成升级改造,实施“生命防护工程”166公里,成功入选全省交通强县试点县;完成整村农网改造41个,全县段面供电能力达47万千伏安;农村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实施,玄滩、潮河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全面完工;成功组建泸县华油供气公司,燃气市场整合稳步推进,为全县25万燃气用户稳定供气、优质供气。“三大革命”深入实施,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9000个,农村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置率分别达84%、100%。土地改革成效拓展,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180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额超1400万元,荣获四川省农村改革先进县。

以人为本惠民生  社会事业再上台阶

民生实事扎实有效。顺利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省级交叉考核,“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全部达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6%。“民心守护”工程深入实施,34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等18个项目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减免、残疾人“两补”等15项政策“应享尽享”,全县“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民生资金预算执行总额39.3亿元,民生支出占比超过70%。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教体事业再上台阶,新改(扩)建各类学校36所,新增公办学位2000个,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继续领跑全市,省运会奖牌数全市第一。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县中医院内科大楼项目主体完工,县中医院成功晋升三级乙等中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省级评估。“一老一小”服务更加完善,县社会福利院、石桥镇敬老院建成投用,创新成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新增普惠性幼儿托位150个。文化惠民深入人心,成功举办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暨四川省“千龙千狮闹新春”示范展演活动,举行“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次。

社会保障兜牢底线。就业保障更加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农民工劳务收入超110亿元,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助452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6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社保费缓缴、社会保险补贴等惠民利企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4%以上。社会救助更加精准,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等1.8亿元,兜牢3.7万余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曾佐然)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