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出数字经济产业澎湃动力

成都日报制图 江蕊松
11月24日,一场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盛会——2022天府数字经济峰会在成都举办。峰会现场,四川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启动全面建设,标志着四川枢纽节点建设迈入全新阶段。
伴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四川和成都的数字经济发展激发澎湃动能,在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版图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现状如何
截至2021年底成都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增加值超2500亿元
2019年10月,四川被确定为全国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明确要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成都作为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跻身全国前列。
记者在峰会上了解到,2021年四川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9万亿元,居全国第9位,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光缆线路长度435万公里,位居全国第1;5G基站数量超过10.5万座,位居全国第6。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建成投运,初步形成了超算+智算+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一体化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数字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芯、屏、存、端、软、智”产业培育成效明显,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纳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建设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
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版图中,成都则是核心区域。截至2021年底,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2500亿元。峰会上发布的首个天府数字经济指数也显示,在综合评价以及数字基础能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能力、数字生态环境5类一级指标评价指数上,成都均居全省首位,引领四川数字经济发展。
如今,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已正式启动,布局建设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渝是8个枢纽节点之一。四川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提出将按照“1+N”模式进行布局,建设包括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城市内部数据中心,着力打造“群-城”互补、“云-边”协同的全省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
其中,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包括三大区域:天府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超算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着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智算产业集聚区;东部新区着力打造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产业集聚区。同时,还在绵阳市、德阳市、雅安市、宜宾市、达州市等地布局了一批城市内部数据中心。
优势在哪
技术人才应用场景等基础良好
产业发展政策与天然优势叠加
“成渝算力枢纽作为全国八大算力枢纽之一,是‘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战略节点。成渝既拥有西部的区位和能源优势,又拥有一定产业和市场基础,具备算力均衡增长的广阔空间。”在峰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白京羽以视频方式发表演讲,道出了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在峰会现场,成都智算中心运营负责人刘松称,四川在技术型人才、数据流量、应用场景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成都的华西医院拥有优质的医疗资源,成都的交通线很长,这些行业领域的数据资源很多,同时政府配套的支持政策也非常丰富,优势更加凸显。”在四川节能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袁亮看来,四川具备清洁能源的优势,在全国都属于能源清洁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对建设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有天然优势。
事实上,成都是距离川西清洁水电能源供给中心最近的特大城市,已规划建设川西水电特高压通道,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和低成本电价支持。
与此同时,网络基础也是四川和成都发展数字经济的一大优势。成都是国家八大通信枢纽之一,大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网络节点均设置在成都,窄带物联网实现全域覆盖,为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网络支撑。此外,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算力支撑优势突出。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运,填补了西部地区空白,最高运算速度达十亿亿次每秒,位居全球前十,目前已纳入国家超算体系,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地球物理、生物工程、轨道交通、核工业、灾害预警、天文气象等领域。成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专业人才位列全国城市前列,集聚了一批大数据算法研究设计领军人才。
未来目标
力争到2025年成都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约14%
于四川而言,“东数西算”的意义非同寻常。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指出,成渝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布局的8个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将为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基建提速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在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指出,“东数西算”四川节点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我国新型算力网络体系的快速构建,促进算力网络资源区域联动、高速智能、绿色低碳,推动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全面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落地和新型算力网络体系的构建,也将促进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四川将分“两步走”来实现中短期目标: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安全可靠、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全省数据中心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30年,算力算效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大数据协同创新效应显著,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
成都也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4%左右,到2035年,具备强大持续的数字技术创新策源能力与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新高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温珙竹 杨富
共话数字经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
发挥好“东数西算”战略下四川的影响力
四川发展数字经济,应作为一个示范基地面向全国。四川的科技力量很雄厚,有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这样的高校,也有研究院,应积极发挥这一优势。针对数字经济重点研究,在人才方面应围绕数字经济的痛点、难点培养和引进。同时,打好基础,如信息资源、创新技术、移动互联网“三位一体”的建设应积极推进。此外,在“东数西算”战略之下,围绕四川节点建设推进,应加强算力、算法还有网络一体化设计,集中资源、集中创新,更好发挥“东数西算”战略下四川的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德沛:
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当前,我国算力需求不断上升,传统的科学研究、产业升级转型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东数西算”是国家战略工程,在总体布局的背后是双碳目标下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在国家双碳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
发展数字经济为企业带来机遇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企业也应当有责任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数字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它还是一个思维方式和理念。数字经济的核心不是把数据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而是作为一个功能服务优化载体,是一种生产要素,甚至是基础设施,是一种国民经济的要素。我们还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够把数据转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实体经济赋能。
华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华润云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余捷:
取得转型成果的国企应推动数字赋能
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一些挑战,其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面临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问题,其二是中小企业仍面临“成本”这一关键核心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国企有责任帮助中国企业在更安全、更可信的环境下开展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作为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一些成熟实践和方法论成果的国企,应积极推动数字化为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赋能。
新闻链接
成都加快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及先进算力产业中心
让算力像水、电一样按需调度
高水平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成都有何优势和基础?未来,成都又将如何落实国家和四川省要求,建设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先进算力产业中心?在2022天府数字经济峰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给出回答。
“成都作为我省乃至西部地区算力资源高地,具备发展算力产业的优势基础。”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分析说,成都相继落地建成和运营了算力全球领先的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成都智算中心,建成近60个数据中心,约占全省的80%。
随着算力资源的丰富,“超算+”新生态正逐步构建。截至今年5月,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已为来自重庆、西安、上海、广州等35个城市的680余个用户提供了超算服务。
在超算方面,形成了以芯片、存储、网络等为主的支撑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主的衍生层,以脑科学、精准医疗、新材料等为主的应用层的产业体系。在智算方面,依托成都智算中心,通过算力集群赋能产业升级。在云计算方面,大力布局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等平台,实现产业聚集发展,为企业提供普惠、便捷的算力服务。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国家、四川省的部署下,成都将依托算力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和西部市场腹地优势,加快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推动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打造一批“东数西算”典型示范场景和应用,建设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先进算力产业中心。
在供给端,成都将不断推动算力扩容提质,把算力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重要的数字底座。在需求端,将深入推进算力赋能应用,把算力资源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供需对接上,将持续推进算力高效配置,把算力安全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底线。坚持把算力服务与安全作为“东数西算”战略落地的关键环节,致力于实现算力网络“跨区域通用”、算力资源“即取即用”,让算力服务成为公共服务,让算力像水、电一样按需调度和随取随用,让千行百业可以高效率、低成本获得核心生产要素。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