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治理有效荟萃

【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 | 治理有效荟萃】

阳光普照乡村振兴路

——记四川泸县立石镇普照村原第一书记吕享华

白鸽
2022年11月15日16:0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山高水低、田少地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这,曾是四川泸县立石镇普照村的真实写照。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普照村是泸县水务局的精准帮扶对象。派谁去担任普照村的第一书记?泸县水务局领导班子反复考虑后,郑重决定派吕享华担此重任。

那时,吕享华是泸县水务局立石镇三溪口水库管理所所长。他曾荣获过泸县水务系统先进个人、抗洪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吕享华去普照村当第一书记是最佳人选。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普照村就在三溪口水库库区。20年前,芳华正茂的吕享华,带着新的梦想来到三溪口水库管理所,他在成长中一步一个台阶,从管理员、水利办公室主任,成长为副所长、所长。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0年来,他与水库打交道,从未离开过这里,他深知三溪口水库对于泸县的生产、生活、生态的重要性。水利成为他生命之歌的主旋律,他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里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吕享华带着对“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来到普照村,这里的村民熟悉吕享华,也喜欢吕享华,喜欢他为人宽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过去,村民都习惯叫他“吕所长”,自从他当上普照村第一书记后,村民就改口叫他“吕书记”。

2015年9月,吕享华走马上任,当上普照村第一书记,他立刻召开普照村两委班子会议,布置贫困户摸底清查工作。为摸清村情、了解民意,吕享华风里来雨里去,走遍了普照村的山山水水。

一个木桶装水多少,不是由木桶的长板决定,而是由木桶的短板决定,要让木桶的水装得多,就要补齐短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走访调研中,吕享华一直在寻找普照村的短板在哪里,思考怎样补齐普照村的短板。

通过登门入户与村民交心,通过与村干部交流,吕享华找到了普照村的短板:一是村上的“贫困户”较多,拖了普照村的后腿;二是村上的产业发展滞后,没有脱贫致富的路径。

当时,普照村是贫困村,但这并不是说每家每户都是贫困户。事实上,村里也有不少农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通过摸底调查,吕享华心里有数了,普照村共有141户贫困户,他几乎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姓名、家庭人口以及致贫的原因。其中,有几户特困户让他特别揪心。

7社的邓太全,70多岁了,无儿无女,住在3间草房里,一头老牛陪伴着他。吕享华心里,始终惦记着邓太全。有一次下暴雨,吕享华担心邓太全的草屋倒塌,就带领村干部跑到邓太全家,看见邓太全躲在牛棚里,他们赶快把邓太全从牛棚里背出来,背到安全的地方安置好。看见草屋漏雨,吕享华又和村干部把邓太全家的谷子抢运出来,这谷子是邓太全家最值钱的东西。

在普照村,吕享华有两本厚厚的笔记本,一本是泸州市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日志,一本是普照村扶贫工作日记。在他的扶贫工作日记本里,记满了所有贫困户的主要信息。

“郑大河,普照村1社凤凰小屋基,因糖尿病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失去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李家奎,普照村4社罗坪屋基,50岁,患肺结核;妻子49岁,肢体残疾;女儿,23岁,二级肢体残疾(有鉴定证)。妻子女儿均己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女婿46岁,轻微智障。”“张娟,曾照村5社,无固定居所,丈夫外出十余年至今未归……”这些日记,是吕享华走村串户的所见所闻,他看到不少贫困户是因病致贫,真是“不怕生坏命,就怕得坏病”。

吕享华还在扶贫日记本上写下他对普照村的了解:“普照村多山,地势较高,农田较少,田块较小,交通不便,村民饮水困难……”“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三溪口水库库区移民占全村人数的一半,农田有效灌面不足五成,农业产业发展滞后,这正是普照村致贫的重要原因。”

吕享华还在扶贫日记本上写下最朴实的语言,也是他的座右铭:“要干就要干好”。他没有在日记本上抒发“豪言壮言”,他要用行动来说话,用事实来说话。

经过小半年的摸底,吕享华找到了制约普照村发展的根本原因,他和村干部们群策群力,制定出《立石镇普照村2016—2017年精准扶贫计划》《立石镇普照村“五个一批”计划》《立石镇普照村产业扶贫项目计划》,形成了“抓基础、育产业、建新村”的发展思路。

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要想带领普照村的村民脱贫致富,必须首先解决好人的因素。在实施普照村的扶贫攻坚计划时,吕享华发现,不少群众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对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甚至有人对他的扶贫计划泼冷水说:“吕书记,算了吧,那些特困户,就像烂泥巴糊不上墙。”他明白了,“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只有村民有了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调动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于是,吕享华带领村干部召开“院坝会”,向村民宣传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帮助村民分析查找致贫原因。在“院坝会”上,他对贫困户们说:“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俗话说得好,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他尽量用村民听得懂的话与他们交流。

吕享华了解村民,村民相信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现场看一看。于是,他组织村民到先进镇(村)参观学习,开阔村民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扶贫还要扶智。吕享华知道,在传统农业中摸爬滚打中过来的村民,他们有“犁、耙、铲、搭”的好手艺,但在现代种养殖业面前,他们很陌生很无奈。为了提高村民现代种养殖的实用技术,他开办“农民夜校”,定期邀请刘氏泡菜公司的专家进行现场演示,培养村民的实际操作能力,还邀请彭氏水产公司的专家开展龙虾养殖技术培训。普照村先后开展教育培训50余场次,受益村民达2000人次。

吕享华在扶贫工作中感到,建设一个好支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于是,他从整治党支部入手,通过多方物色、反复争取,在村“两委”换届中,吸收3名有信念、有担当、有能力的致富能人进入班子,充分发挥村支委班子的攻坚核心作用,彻底解决过去“班子战斗力不强”的老大难问题。

吕享华还着手实施 “普照归雁计划”。他动员12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返乡创业,或到急难险重等岗位“挂职”。吕享华大胆扶持新人,充实后备干部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党员4名。他将“主题党日”与脱贫任务深度融合,开展党员志愿服务300人次,促进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在农忙季节,他都要带领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助缺乏劳力的贫困户抢种抢收。

吕享华十分重视阵地建设,投入170余万元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建设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和党员活动有场地,村民活动有场所。阵地建设不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还密切了党群关系。

在扶贫工作中,吕享华根据不同贫困等级精准施策,制定“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的脱贫计划。具体讲,就是实施“五个一批”的详细分类,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乡村振兴 夯实基础

吕享华深知,让村民脱离贫困还不够,还要带领村民走上持续增收致富的道路。要持续增收致富,必须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的产业振兴。普照村要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而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最大的困难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吕享华心想:水务局领导派我来普照村当第一书记,就是让我来解决脱贫攻坚遇到的困难的。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拔掉穷根,就必须培育产业,要培育产业落地生根,就需要弥补普照村的短板,夯实产业的基础。要夯实产业的基础,钱从哪里来?

2016年至2017年,普照村的870万元水利项目资金就是吕享华 “跑”来的。吕享华说,他最感谢的是县水务局领导,每次要项目,局领导从不为难。利用这笔水利项目资金,普照村已建成中型堤灌站一座、自来水高位蓄水池一口,铺设灌溉管道24公里。安全饮水到社管网35公里,打深水井一口,整治山坪塘8口,彻底解决了全村1049户3547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落实资金680万元,完成5.5米宽砼路面浇筑3.3公里、4.5米宽砼路面浇筑9.8公里,新建机耕道12.8公里,解决了1、2、3、6、7、8社村民出行难问题。此外,还新建党群活动中心办公楼560平方米和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特别让吕享华有成就感的是,铺设24公里的灌溉管道,解决了庄稼“吃水”的问题;铺设35公里的安全饮水社管网,解决了村民饮用水的问题。简言之,解决了多年普照村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即生产与生活的用水问题。

在泸县,有一家著名的刘氏泡菜公司,该公司的泡菜以泡豇豆为主,需要大量生豇豆作原材料。种豇豆是普照村村民再熟悉不过的农活,而且价格不错,市场就在“身边”。于是,吕享华鼓励村民大量种豇豆。

普照村1社的村民章宗文说:“在吕书记的带动下,我家种了4亩豇豆。吕书记最关心我的收获怎样,他几乎天天都来了解豇豆采摘的情况,他看见我每天能采200斤左右,十分高兴。那年公司的收购价是每斤1.4元,每亩能挣3000元,4亩就挣一万多元……”章宗文越说越高兴。

豇豆种植初步见效,但在吕享华眼里,这只是迈出了小小的一步。吕享华高兴地看到,在希望的田野上,普照村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那些曾经一度撂荒的土地又“复活”了。6社种植的200亩荔枝,葡萄生态园种植已经成型;8社种植的350亩花椒初具规模;7社种植的130亩柑橘苗长势喜人,预计明年可挂果上市销售。另外,4社新村聚居点土地征用事宜加紧协调;3社200亩稻虾养殖正在引入企业开发休闲体验农业,借助玉龙湖景区,夯实特色产业,助力农民致富增收。

吕享华说:“普照村多山,看起来是劣势,我们正在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普照村毗邻玉龙湖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好景区搞采摘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最为合适。”

2017年,普照村整体“摘帽”,全村141个贫困户395人全部脱贫。普照村从一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阔步迈向市级“四好村”,吕享华功不可没。

2019年,吕享华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第一书记”,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

讲到成绩和荣誉,吕享华说:“首先要感谢党的扶贫政策,让我有了真抓实干的勇气;要感谢泸县水务局领导对我扶贫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让我有了带领普照村精准脱贫的‘力气’;还要感谢普照村干部群众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让我有了带领他们勤劳致富的底气。”

如今,吕享华离开普照村回到泸县水务局了,他留给普照村的“财富”,不仅是产业兴旺的基石,还有乡村振兴的思路。

普照村紧靠风景美如画的玉龙湖。站在曾照村,放眼望去,水天一色,碧波闪烁。有人说,玉龙湖就是泸州的西湖,因为玉龙湖的水域面积与杭州西期的水面积差不多。晴天的玉龙湖,在阳光下波光熠熠;雨天的玉龙湖,在烟雨朦胧中时隐时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玉龙湖也有西湖景色的“味道”。

2016年,玉龙湖被四川省水利厅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00年,玉龙湖被四川省政府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借玉龙湖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是普照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愿景。不过,因疫情的影响,这一愿景还在规划中。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普照村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组织开展了各类示范户评选活动,推动了乡风家风文明,加快了和谐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普照村新一任第一书记熊强说:“今年1月初,我们村就开始组织大家推荐‘普照村示范户’,中旬进行评选,在大家一致推选下,我们村共选出7户示范户,分别是党员先锋户、脱贫示范户、热心公益户、产业带头户、和谐家庭户、政策引导户和美丽庭院户。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评选示范户,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形成互学、互比、互促进的良好风尚。”

今年1月24日,普照村第一书记熊强和党总支书记胥世继提着两个绣着“普照村示范户”的大红灯笼,来到李中银家中,为他颁发“党员先锋示范户”荣誉证书,并赠予大红灯笼。大红灯笼高高挂,它既是李中银家荣誉的最耀眼的显现,也是普照村乡风文明的“标杆”。

老党员李中银双手接过证书,激动地说:“感谢党组织给予我的荣誉,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军人,我要积极支持镇上和村上的工作,尽自己微薄之力为村民服务,真正起到党员先锋示范户作用。”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普照村的山山水水,风吹稻浪田园美,“稻虾共养”喜丰收。金灿灿的稻谷,红艳艳的高粱,还有绿油油的荷叶,构成了普照村的鲜明底色,呈现出普照村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

作者简介:

白鸽,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著有报告文学选集《一枝一叶总关情》《江阳的力量》、长篇小说《啊,远山》,散文《在奶奶的乡场上》荣获202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责编:彭茜、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