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人民日报记者遍神州(四川)>>宋豪新

深入推进家校共育  成都市新都区打造良好教育生态

记者宋豪新
2022年09月23日08:5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家校共育”是以家校密切交流合作、凝聚教育合力为立足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新时代教育模式。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成都市新都区以建设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为契机,立足“双减”背景,积极推进家校共育制度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工作,不断健全家校共育互动机制,搭建起区域家校共育生态系统,形成家校社携手育人浓厚氛围。

做好顶层设计 提升家校共育指导能力

强化制度引领。新都区出台《新都区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意见》,以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提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水平、提高家长育人能力为工作重点,创新性地提出建立区、校两级工作机制,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家庭担负教育主体责任和区域支持的具体实践路径,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促进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家校共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强化机构整合。新都区在三级家委会的基础上建立区级家校共育指导中心,统领指挥区域家校共育工作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则在区级家校共育指导中心指导下成立学校家校共育指导中心,推进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开展并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机构,做到人员到岗、责任到人。同时建立起学校与家长委员会、社区代表联席会议制度,相互通报情况,保障家长、社区集中反映意见的渠道通畅,协调解决家校(社)矛盾,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强化队伍建设。新都区通过培训和遴选骨干种子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区域家校共育专家团队和一批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通过系统培训提升能力,考评机制综合运用等方式,充分激发队伍热情,发挥优秀种子教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区域家校共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深耕教育科研,助力新型家校关系建立

科研带动,探索路径。新都区围绕区域推进生态家校关系的实施路径和区域生态家校关系评价开展课题研究,并围绕家校职责与边界研究、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的互动机制研究、学校生态家校关系的实施路径研究等主题设立子课题进行深度研究。

多元参与,创新模式。新都区吸引全区38所中小学围绕课题因地制宜开展具体研究,创新构建新型家校关系,形成了“筷子式家校关系”“伙伴式家园关系”“家校教育责任边界契约书”等新模式,深化了学校对家校关系构建的理解和认识。

构建样本,突出实效。新都区确定锦门小学、谕亭小学、木兰小学、清流学校和大丰中学5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样本研究,梳理5所样本学校的家庭教育主要问题,根据各自的家校共育现状制定《家庭教育正面指导方案》,开展家风建设跟进指导,有力促进区域家校共育工作质的提升。同时,立足区域实际,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家校共育评估指标,开发评估工具,制定评估方案,以年为单位开展家校共育质量评估,客观评估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的进展及效果。

畅通交流渠道 推动家校互动常态长效

研发家长课程,开设家长学校。新都区组织一批优秀骨干教师成立新都区家校共育家长课程编委会,编写并出版《新都区家校共育家长课程》,指导家长开展系统学习,提升家长的教育指导能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成立慕课中心,加强家校联结。新都区依托成都广播电视大学新都分校,在线上开设“家校同心 和谐共育”慕课中心,针对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和“幼小衔接”、亲子关系等家长关心的热门话题,邀请区内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校长及优秀教师,录制访谈、微课等一系列精品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推送高质量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得到了家长的普遍好评。

创新开展活动,凝聚家校共识。新都区在传统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基础上,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开展“教育叙事大会”“家风叙事大会”“家风旗手”“家长进课堂”“家庭教育微课展示”等一系列家校共育活动,让家校凝聚力越来越强,家校协作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自觉。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