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体育

中国田径历史性突破背后的“黑科技”

2022年09月20日09:2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田径历史性突破背后的“黑科技”

一个内置红色牵引绳、外观通体黑色的长方形箱子堪称田径场上真正的“黑科技”,其具备的智能可变阻力技术,既能提供不同强度要求的训练条件,也能精确反映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左右腿产生的爆发力、功率以及运动速度,数据中的峰值和平均值会形成曲线显示在平板电脑上,教练将以此为部分依据,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

这个神秘的“黑匣子”是一款便携式速度爆发力训练和测试设备1080Sprint,曾无数次出现在苏炳添的训练镜头中,东京奥运会后,也出现在王嘉男的训练场景中。不同于以前帮助“亚洲飞人”完善“跑”的质量,在跳远领域,它能帮助王嘉男调整跑跳衔接的技术问题。

今年尤金田径世锦赛,26岁的王嘉男凭最后一跳完成惊天逆转,以8米36的成绩夺得男子跳远金牌,成就了中国田径首枚世锦赛男子田赛项目金牌的“意外之喜”,更留下“科学训练”助力突破的“情理之中”。

“现在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助力。”自2014年起,科研人员出身的王国杰便一直以体能师、翻译、科研和助理教练的身份,辅助外教兰迪·亨廷顿帮助中国田径短跑组和跳远组实现突破。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精英运动员背后是一支“复合型团队”,涉及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营养保障、器材装备、心理咨询等领域的成员投入,科技应用覆盖竞技训练、科研测评及康复保障等多个方面。

他们参与、见证中国田径的蝶变可以浓缩到一个细节中:曾经,苏炳添会用脚丈量起跑器位置和踏板间的距离,但每次比赛用鞋不同、起跑器型号不同,测量结果并不精准,如今,苏炳添在比赛之前会带上一把皮尺,对毫厘的“较真”反映的正是中国田径“提速”背后,笃信“经验”向尊重“科学”的观念转变。

突破离不开“黑科技”

观念的转变和兰迪等一批顶级外教的到来有关。近10年来,得益于中国田径协会制订的“1516行动计划”,曾带出过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迈克尔·鲍威尔和前三级跳世界纪录保持者班克斯的传奇教练兰迪从2013年开始了和中国田径的缘分。

王国杰记得,刚开始接触兰迪时,对方就给他发了很多文献和资料,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所有用词和术语,先和他站在同一个语境下,再去和运动员沟通”。慢慢地,王国杰发现,这并非是一项简单的纸面工作,更是训练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例如,兰迪强调“休息”的重要性,有队员“质疑”训练量太小;兰迪热衷科技装备,但部分教练仍信赖秒表或“眼睛能看到的”。

“随着走向国际赛场的运动员越来越多,竞技水平越来越高,依靠秒表或肉眼的经验已达不到高水平训练的需求了。”王国杰发现,运动员和教练对科学训练方法的接受度,在苏炳添于雅加达亚运会跑出9秒92夺冠后发生了明显变化。

早在2017年被指派为苏炳添的主管教练前,兰迪就借助当时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实际观察,指出苏炳添百米技术存在节奏分配、跑动技术实效性、高速下动作功率等方面问题,“简单说,就是跑动不够有效。”王国杰表示,因此,兰迪建议苏炳添改变起跑器上双脚的位置,完成了第一次蜕变。正式成为“师徒”后,兰迪更参照“冠军模型”对他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全面诊断和分析。

苏炳添在2019年与他人合作发表的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中表示,“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兰迪教练会以训练前Omegawave评测结果和运动员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为依据,确定运动员当天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协调和技术训练的负荷量度,以保证运动员在避免损伤和过度训练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训练效益。在专项素质训练过程中,教练也会通过多种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监控,以确保训练负荷量度和运动技术的最佳化。”他还透露,自己的科学训练常用仪器设备多达19种,“连晚上的睡眠也有监控,教练员能够精确及时地掌握队员身体状况。”

“要知道,在百米赛道上提高0.01秒有多难。”王国杰表示,苏炳添跑100米需要47-48步,几乎每一步都有讲究。例如,国际田径著名生物力学专家拉夫曼采集了很多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数据,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当把苏炳添的各项数据输入后,就会得到接近最佳的模型,用以对比发现不足、改进挖潜,“通过东京奥运会前的几次系统技术诊断,发现起跑和途中跑两个关键环节有些问题,因此,团队帮助他调整了起跑器上两个踏板的距离、途中跑摆动腿角度、腿的折叠幅度等问题。”

在科学训练的帮助下,苏炳添从2017年差点选择退役,到2021年将亚洲纪录定格在9秒83,成为史上首位挺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这次突破又进一步掀起了业界拥抱科技的热潮。”王国杰表示,教练们的秒表逐渐被分段计时或电子计时设备取代,而体能训练中的监控设备、技术诊断分析设备、训练后便携的恢复设备等一批“黑科技”正迎来广泛应用。

关键在于“2%”

“我只是2%的教练,另外98%的教练是科学。”兰迪对科技的态度再鲜明不过。

对此,王国杰也有同样感受,“现在科学研究的结果可能会直接影响教练的训练思想。”他以力量训练为例表示,“最佳的训练安排将受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的研究结果影响,比如,小鼠、人体训练对照实验,使我们探索不同负荷刺激下的最佳效果。”

可再新鲜的食材要成为一桌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佳肴,关键在于厨师的烹调技术。运动训练中收集到的数据也需要经过教练的“解读”,从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将方案科学有序地融入一定周期的训练之中,“这就是那2%,执教的艺术,也是制胜的关键。”王国杰说。

在科学数据的“放大镜”下,很多运动员需要突破习惯性动作,重新寻找发力点,“这时我们不会直接拿数据去跟运动员沟通,这可能会让他们变得焦虑,我们通常会调整训练细节,让运动员慢慢适应新的动作要求。”王国杰表示,“苏神”也曾面临要重新精确前10步步长和落脚点的问题,当时,教练组就在辅助训练时,用胶带在场边做好标记,运动员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点位上,动作自然就形成了。有时,一个有效的指令能事半功倍,例如,讲解用脚“扒地”的动作时,兰迪提出“把你的脚想象成一个锤子,地上的点位是钉子,你要做的就是完成敲钉子这件事。”

同样,受起跳腿腘绳肌拉伤影响,在东京奥运会铩羽而归的王嘉男也面临技术动作的调整。在常用的近十种科技设备辅助下,教练组发现,他在起跳前摆动腿着地积极性不足、身体重心自然下降幅度不够。为解决这个问题,除增强专项力量训练外,还要借助训练设备创造理想的用力环境,让其体会关键环节用力。

看似复杂的命题,到了王嘉男的训练场上,变成了两块放置在起跳板前的橡胶垫板,辅助观察他用力是否到位。可到了苏炳添脚下,“体会关键环节用力”的方式就变成右脚起跑器上放置的空矿泉水瓶,王国杰解释道:“如果用力到位,他就会蹬到瓶子上,瓶子就会响。看似简单,但能有效改变用力不充分的情况。”

同样暗藏门道的还有苏炳添走路时嘴里常叼着的气球,这是帮助他熟悉腹式呼吸法的利器,通过刺激膈肌充分参与到呼吸的动作中,从而提升换气的质量。

有时,哪怕是一根鞋带也藏着教练的匠心。去年在东京奥运会获得女子800米第五名创造中国选手在该项目奥运最佳成绩后,王春雨在微博发文感谢兰迪:“认识兰迪10个月,从第一次见面蹲下来给我系鞋带,到(我现在取得)奥运会第五,一个伟大的教练,是他让我重新有了梦想”“他很执着,很自信,他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年届七旬的兰迪蹲下为王春雨系鞋带的举动令人触动,但启动教练视角,王国杰捕捉到的是兰迪对细节的“计较”,“鞋带的系法关系到鞋面和运动员脚背的贴合程度,同样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和兰迪相处8年间,王国杰等一批年轻教练懂得了“98%科学”的重要性,更体会到“2%执教艺术”的必要性。

“不同设备收集的数据比较零散,需要一个数据管理、分析的系统,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更深层的挖掘,这对科研人员或训练辅助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王国杰坦言,当科技助力运动训练成为常态化,团队也需要不断精进才能更好地发掘运动员的潜能,他记得,世锦赛结束后兰迪的“预言”:“如果苏炳添能保持训练,明年应该会有惊艳表现;王春雨有希望走上巴黎奥运会领奖台;而王嘉男理论上具备挑战8米5-8米6的实力,需要时间细心打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