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我们悲伤,但家园将会新生

2022年09月13日07:46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我们悲伤,但家园将会新生

9月12日中午,在石棉县城北民族团结广场,救援部队、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志愿者和基层群众代表敬献鲜花,表达对地震遇难同胞的哀思。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树 摄

9月12日,在泸定县磨西镇贡嘎广场安置点,民众向地震遇难同胞默哀。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小峰 摄

  9月12日12时52分,急促而响亮的防空警报声在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泸桥镇、得妥镇,雅安市石棉县新棉街道响起,深切哀悼“9·5”泸定6.8级地震遇难同胞活动在多地同时举行,大家在肃穆的气氛中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

  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11日17时,此次地震已造成93人遇难、25人失联。

  3分钟时间很短——震后的一幕幕来不及一一闪现,从击碎生活到渐复秩序,从身陷绝境到憧憬未来,生死竞速的救灾7日,每一天都惊心动魄。

  3分钟承载太多——既寄托了灾区群众失去同胞的沉痛哀思,又凝聚了四川人民大爱无疆的手足情深,更传递着对受灾同胞美好明天的祝福与力量。

  一声声,一阵阵,空气中弥漫着化不开的追忆和哀思。

  草木含悲、青山肃穆。愿离开的人得到安宁,愿活着的人选择坚强。

  将感恩铭记心间

  58岁的李永能站在默哀队伍第三排,静立垂首,泪流满面,别在黑色衣服上的小白花,随着胸口的起伏轻微摆动着。

  泸定县得妥镇是这次地震中受灾较为严重的一个镇,李永能家的3层楼房在地震中垮塌。在村干部组织的村民自救中,李永能一家很快被送到得妥镇政府临时安置点,第一天晚上吃的方便面,第二天开始就有热饭热菜。“能站在这里,我心怀感激。我们一家人现在住在临时安置点,生活上都不缺。”

  被李永能装在心里感激的,是同样站在默哀队伍里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消防队员、公安干警、医护人员……

  石棉县默哀现场,雅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赵麟站在第四排,身姿挺拔如松,神情庄重穆然。地震发生后,赵麟所在的队伍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从石棉县城到新民乡,从王岗坪乡到草科乡,特警支队一路挺进,投身救援抢险、群众安置的“战役”中。“身上这身警服承载着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我们必须成为他们最坚强的依靠。”

  黑白条幅,白色菊花,磨西镇默哀现场,海螺沟消防救援大队专职队长苏久贵发眼圈发红,声音哽咽。“发现遇难者时,现场救援人员都哽咽了。”他说,那些刻在脑海里的救援画面再一次浮现,让他难以平静。

  作为磨西震中地区平时唯一的专业救援队伍,海螺沟消防救援大队的17名队员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兵分三路,在磨西全镇开展救援。7天时间里,苏久贵发和他的搭档救出23名伤员,找到2名遇难者。

  将悲痛化作力量

  默哀完毕后,赵麟没有停留,步履匆忙地回到了草科乡的抗震救灾队伍中,“那里需要我们。”救援基本结束后,苏久贵发表示,他和队友暗下决心要更加刻苦地训练,特别是加强地震救援等训练,强健体魄。“我们多练一分,受灾群众的希望就多一分。”

  对于灾区群众来说,生活仍将继续,他们选择将泪水化作无穷的力量。

  距磨西镇2公里以外、杉树村5组49岁的刘荣家里,原本幸福的4口之家,如今只剩下祖孙三辈3个女人。她的丈夫、家中唯一顶梁柱在地震中遇难。料理完丈夫的身后事,刘荣越发消瘦,“生活还要继续,女儿在上学,83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我必须坚强,成为家里新的顶梁柱。”

  灾区群众也坚信,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爱,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因为这种坚信,泸定县信访局退休干部李宁在震后迅速赶到泸定桥广场安置点,成为一名志愿者,对安置点受灾群众进行安抚、疏导,并设法提供生活所需,“我还想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努力尽一份绵薄之力。”

  和李宁一样,家住泸定县燕子沟镇新龙门子村的高雨娇,安顿好父母后也加入志愿者队伍。在磨西镇默哀现场,高雨娇的悲伤在防空警报响起的一瞬间“决堤”,但她丝毫不怀疑“家园会重建、灾区会新生”。“未来,我们所有受灾群众还要携手并进,共同建设新的美丽家园。”

  默哀结束不久,高雨娇手中的电话响起。挂了电话,她转身向防疫检测秩序维护点跑去,继续自己的志愿者工作。她小小的身躯,在人群中穿梭,身上的“志愿红”,透着坚定和温暖。(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秋怡 蒋君芳 周海波 游飞 兰珍 陈昊 薛维睿 杨树 华小峰 吴聃)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