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携手,沙地变高原绿洲

七月,海拔45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迎来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放眼望去,山花烂漫,绿草茵茵,每一帧都是自带滤镜的美景。从宜牛乡的雅砻江畔,到黄河流域的和平村,再到长沙贡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哥德尔给曲,昔日的砂场荒地成为如今的高原绿洲,这样傲人的成果里凝聚了成都金牛和石渠生态环境保护人无数的心血。
“石渠地理位置特殊,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是一个储水库。”金牛区新一批对口帮扶工作队队员、石渠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张培松说。据介绍,高海拔与恶劣的气候,再加上昔日生态保护意识的淡薄,太阳部落这颗“高原上的明珠”已是遍布伤痕。为了树立上游意识,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成都金牛和石渠生态环境保护人携手并肩,共同探索高原生态修复石渠模式。
如何在海拔如此之高、气候极端复杂的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石渠生态环境局同金牛区援石技术人员一道从零开始,共同专研,最终选择了一种“生态修复+”的石渠模式,即:始终坚持在修复过程中立足科学,采取生态修复与流域污染治理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原则;始终坚持自然恢复理念,有效推进生态再野化进程,通过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人工干预的修复方式,因势利导进行恢复作业,有效克服高原地区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同时,针对每一个不同的修复项目,也赋予不同的创新亮点功能,做到各个项目既是同气连枝,却又各有特色。终排除重重困难,换来现在“绿满扎溪卡,长江、黄河清水东流”的盛景。
在雅砻江畔的宜牛二村生态修复点内,开心“耍坝子”的当地百姓不知道这里除了如画的景色外,还有一块块试验田,专门用作高原牧草筛选的实验基地。基地用来混播独播不同种类草种,并以其来筛选适合本地环境的优质草种,为今后的其他修复工程和草场播种提供科学依据。
在德荣玛乡黄河流域和平村生态修复点的便民服务站里,四郎曲措忙着给游客介绍石渠的特色农产品,旁边次称拉格正在打扫卫生。这里以前是开采砂石后遗留荒地及部分沙化的草场,而四郎和次称以前都是那个砂场的采砂工。“你看这里现在多漂亮,绿油油的草原上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以前我当采砂工的时候这里一点植被都没有。现在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我这个便民服务点出售一些饮料和特产,挣得可比当采砂工的时候多多了,真好,这样真好。”四郎曲措动情地说。昔日的采砂工如今成为管护员,观念转变了,收入提高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也充分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民生实惠。
在长沙贡马国际重要湿地的哥德尔给曲河畔,石渠县林草局草原站站长唐伟对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成果非常认可。“我们以此为科学实验地,能更好了解我们新型直线型阻拦网陷阱控鼠技术的实践效果如何。从目前来看,这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是显著的。”除此之外,土壤改良、多样性建植等措施也在发挥作用。
“未来,我们金牛区和石渠县将继续通力协作,筑牢长江、黄河生态屏障,努力建设一个水丰、草美、畜壮、人富的生态、文化、幸福石渠。”张培松充满信心。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