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有事来协商”共促沿江桂圆产业高质量发展

“遇到大年的时候,桂圆产量就高,但是果子多了就不值钱,小年的时候结得要少点,就卖得起价,但是量小也赚不到什么钱,加上这几年人工成本又高,保本都困难。大年的时候,好多桂圆都没人摘,烂在树上,可惜了。”这是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种植桂圆的果农们的切身感受。
“由于桂圆的品种较单一,黄舣桂圆存在上市时间集中,鲜果保存难度大、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黄舣镇政协委员联络组的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这个情况。
经过镇党委分析研判后,决定由联络组搭建平台,把涉及到6个村的党支部、政协委员和专业人士等相关人员召集起来,以院坝会、村民小组会等形式,商讨解决的办法。
黄舣镇政协委员联络组组长雷玉蓉表示:“在开始正式商讨以前,我们对黄舣镇沿江桂圆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同时也收集了桂圆种植户的意见,大多数桂圆种植户都希望桂圆技术进行改良,同时也希望请农业专家来指导桂圆栽种管护的一些相关知识。”
“我们当时想的就是,怎么可以把品种改良一下,然后定期有专业人员来指导一下,这样就能帮我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黄舣镇罗湾村村民王毓海说。
果农们有了明确的诉求,黄舣镇政协委员联络组十分重视,组织专家多次实地调研,与果农们积极协商,按照“协商三步曲”助力沿江桂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专业队伍协商,解决技改问题
由黄舣镇政协委员联络组牵线,黄舣镇罗湾村、马道子村等地的村委会与福建高换技术队伍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技术人员到村上与种植户现场协商改良方案,让农户们直观真切地了解高换技术的过程、风险和前景。
黄舣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燕表示:“当时商量过后,我们最终确定采用高换技术来改良桂圆品种。虽然实施高换技术前两年不挂果,但三年后产出的晚熟桂圆个大质优,而且在国庆节前后错峰上市,具有比较大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种现场协商,种植户看得到希望,参与意愿也比较高。”
黄舣镇永兴村支部书记余忠莲表示:“村民们最担心的就是技术上能不能实现高产,现在与提供技术的单位面对面商谈,大家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信心也有了,期望更高了。”
与专合社、农户协商,解决管护问题
黄舣镇政协委员联络组从中“牵线搭桥”,与种植桂圆的6个村经过协商后,由村民成立专合社,并组建专业的高换管理队伍。再由专合社与农户“一对一”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后,农户可按5元/株/年的价格,将嫁接苗委托给专合社统一管护。
“高换这种技术,我们是外行,直接就交给专合社,人家专业点,肯定比我自己管要好点。”黄舣镇瓦窑滩村村民王丹丹说。
黄舣镇桂圆高换专合社负责人杨祖全表示:“我们专合社会邀请区上专家定期下来进行技术指导,福建的高换技术团队也会及时给我们指导技术上的难题,从成本上来说,要比农户自己分散管理的成本更低,从效果上来说,也更专业。”
与村集体公司协商,解决销售问题
在联络组的积极协调下,马道子村集体公司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协商,向村民提出“入股分销”模式。即:村民以高换桂圆树为资本入股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公司融合力量包销,销售金额按照(农户)4:(村集体公司)6的比例来进行分成。
马道子村集体公司负责人杨祖全表示:“桂圆成熟后,由村集体公司统一包装,集中力量找市场统一销售,这样不但销售渠道有了保障,还能以一个比较优质的价格把桂圆卖出去,提高我们黄舣桂圆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让果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从2020年初步协商开始,到组织各级各层面多次小微协商,截至目前,黄舣镇有6个村2000余户农户参与了高换项目,高换桂圆面积达6000亩。其中,率先起步的马道子村有800余户参与高换桂圆项目,面积达2400亩;有600余户农户将高换桂圆委托村集体公司管理,委托面积2000余亩;有500作户农户与集体公司合作,将高换桂圆树以资本入股集体公司统包统销。从今年起,黄舣镇已经完成高换技术嫁接的桂圆树将陆续进入挂果期。
黄舣镇马道子村村民王毓海说:“自从高换桂圆委托给专合社管理以后,长势也很好,现在由村集体公司统一包销,也不愁销路。虽然今年才初挂果,但按市场价格12元/斤计算,都已经超出过去老品种的收成;待盛果期到来,亩产1500斤,亩产值达18000元,将比现在高出3-4倍。”
黄舣镇分管领导古丽副镇长表示:“高换桂圆这种高品质晚熟桂圆的上市,将为种植户带来更大收益,为我镇桂圆产业打出新的品牌。”
据悉,江阳区政协自深入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以来,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功能,突出“微协商、精治理”模式,开展各种协商活动700余场次,协商解决“消防通道治理”“老旧小区安全隐患整治”等民生问题516个,以工作“小切口”推动服务“大变化”、释放治理“大效能”、满足民生“大需求”,有效推动基层治理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