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成都职教系列报道③

产教融合 校企一体 成都职教加快破解“校企两张皮”困局

王波
2022年07月16日07:5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计划招收学生100名。”在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2022年招生简章中,新增了一项特色专业,其说明为:与成飞公司、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打造,定向培养服务成都市青羊区“航空新城”高技能技术人才。这则看似简短的说明,是成都市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力实践之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今年5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的新《职教法》以 “产教融合”一词取代了过去的“产教结合”,并完善了“产教融合”的制度支撑。一字之差,却格外有深意:校企成为一体,企业与学校共同投入、共同制定人才方案、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达到共建共赢。

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2021年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成都市要紧扣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重塑职业教育“地理”,适应公园城市发展样态,打造公园、家园、校园、产业园“四园同构”的产教城融合发展高地。

在成都,“一头热一头冷”“校企两张皮” 等职业教育一度面临的发展困局,正在加快破解。

2021年12月底,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青苏职中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探索建立新型“3+3”中高职贯通式合作办学模式,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开展以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运营为核心的航空产业专业集群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升中高职合作办学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为成飞公司及其配套产业输送大专及以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次三方合作,是成都提升中高职合作办学、服务地方产业能力的有力印证。

“一师两徒三劳模”的故事,是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川锅)的一段佳话。师父胡明和徒弟白映玉、唐成凤均毕业于川锅,又都因在焊接技术上的攻坚克难,相继成为全国劳模。师徒代代相传的,不仅仅是一朵朵绚烂的“焊花”,更是专注、创新、精益、敬业的大国工匠精神。

成立于1978年的川锅,前身是一家在三线建设热潮下建立的军工企业,如今已成为成都、乃至全国知名的老牌技工学校。“企业最缺乏的是身处一线的技能熟手,而不是做设计做管理坐办公室的人才。”在该校校长郭大治看来,职业院校一定要有社会企业的参与,才能更好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为此,川锅“引校入企、引企入校”,带领学生到企业教学实习,包工包线进行实际生产实习;将企业产品纳入学校加工,模拟企业实际生产,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为充分发挥学校高技能资源优势,该校持续深化服务企业工作,组织专业教师变身“企业工程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提供技术公益服务,助力企业生产发展。

帮助四川沱江起重有限公司提高产品的焊缝技术,有效提升生产质量;帮助成都西蒙盛汇汽车销售公司解决车辆长时间行驶后动力下降、油耗增加的故障;帮助四川孚多新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排除高温喷涂自动化工作站设备技术性故障……近年来,该校技能教师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出谋划策,采用“一企一策”的方案,全力帮助企业攻克生产一线中所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

该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了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就业、疫情线上培训、企业技能人才提升培训、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新型学徒制培养等校企合作模式,建成校外实训基地30家、学生顶岗实习基地50余家,签订校企合作企业达150余家,2021年为企业进行员工培养5000余人次,近三年为企业进行员工提升2万余人。

近年来,按照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的创新与长效机制,川锅完善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4本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本出版教材、5个专业技能培训包。学校不断强化学校本身的产教融合基因,与企业积极对接、共建平台载体,已经与成都中原机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激光再制造”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川锅公司共建全国焊接技能人才库,并完成了“3321”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安全生产培训基地,该校目前拥有高技能人才占比达66%的优质师资团队。

川锅学子进行焊接技术与装配实践教学。川锅供图

成都市提出,要坚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全生命周期”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格局,推进职业教育与产城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经验。

成都市龙泉驿区,被称为“汽车城”,位于该区的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成都汽车职校)被誉为“一个可以制造汽车的中职学校”。成立于2011年的成都汽车职校,以培养高技能汽车产业人才为目的,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对接地方产业链建专业链,打造汽车产业“人才超市”。

为此,该校主动对标新时代汽车产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路径。该校与威马汽车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在校园里组装生产60台新能源汽车,探索“教学与生产、校园与工厂”的校企合作融合新模式。

同时,该校引校入企试行“厂中校”,与一汽铸造成都有色铸造分公司、大运汽车、航天万欣、成都豪能、成都新泉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加工中心、钳工、汽车装配工、焊工、数控车工、锻造工、饰件制造工新型学徒制培训,与企业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模式共同培养学徒。除5个校内“教学工厂”外,该校还与区域内大型汽车企业合作建立了18个校外“教学工厂”。依托这些“教学工厂”,该校开展跟单生产、来料加工、维修服务等真实生产,实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学子正在进行专业学习。成都汽车职校供图

2021年,成都汽车职校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有216人。71%学生在本地就业,为当地汽车产业服务。回访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就业满意率达90%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0%以上。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