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文化

揭秘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霸陵出土动物骨骼 或可一窥汉文帝“苑囿”

2022年06月29日09:21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小字号

原标题:霸陵出土动物骨骼 或可一窥汉文帝“苑囿”

  从寂静到喧嚣,再回归平静。从2021年12月至今,从宣布陕西西安江村大墓被认定为汉文帝霸陵,纠正近千年的错误认知,到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人们蜂拥而至后又散去,这个千年帝陵的发掘研究工作却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进行着。

  最近,这座西汉帝陵的发掘又有什么新动向?6月12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考古中国”报道组记者采访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江村大墓考古亲历者曹龙表示,目前,霸陵遗址考古项目的主要工作是对江村大墓、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出土的各类文物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包括对出土陶制器物的拼对、修复;对金属器物进行除锈保护,同时开展成分检测与分析;对小型外藏坑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骨质加固和种属鉴定等。这些工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的内涵、西汉时代的丧葬习俗。他透露,下一步将对江村大墓及薄太后南陵外藏坑中发掘出的动物骨骼鉴定结果进行统一发布。

  3处外藏坑出土有动物骨骼

  随着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汉文帝霸陵,西汉11座帝陵的名位被全部确定。人们对于汉文帝——这位中国历史上仁政、孝道、节俭的皇帝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填补了西汉帝陵制度发展的关键一环,弥补修正了西汉帝陵形制发展演变的相关研究。

  在陵墓的设计上,有文献明确记载,汉文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但作为帝王陵墓,霸陵仍然是“减礼不减制”的丧葬规格。从江村大墓西南小型外藏坑中发掘出土的动物骨骼,也说明了这一点。曹龙介绍,在此次霸陵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中,出土动物骨骼的外藏坑主要有3处。

  第一处是江村大墓西南角编号为2号发掘点的方形外藏坑,每个坑内除马骨一具外,还有一件陶罐及一件塑衣式陶俑。根据田野考古发掘的地层显示,这类坑比其他的外藏坑早,应该是陵园营建初期就建好的,推测陪葬的马可能用于祭祀。

  第二处是江村大墓西南约800米的小型外藏坑。该小型外藏坑于1966年7月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被发现并发掘过37座,东西排列8行,每行少则1座,多则11座。当时此处被认为是窦皇后陵的陪葬坑,清理出的葬具有陶棺或砖栏等,其中出土的骨骼经初步鉴定有羊、马、猪、狗、鸡、鹅、鹤等,出土的陶罐内还有谷物。“江村大墓被发现后,我们发现这批小型外藏坑离霸陵更近,应该为霸陵的外藏坑。目前正在发掘清理的有20多座,出土的骨骼还在鉴定中。这些资料对认识此类外藏坑的性质有很大帮助。”曹龙说。

  第三处是距离霸陵直线距离约2000米、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南陵陵园西北角的小型外藏坑。2017年以来,汉陵考古队对该区域进行了详尽的考古勘探工作,共发现外藏坑约380座,本次发掘了39座。初步鉴定辨识的动物骨骼主要有麋鹿、金丝猴、丹顶鹤、陆龟等。

  薄太后陵曾出土大熊猫等骨骼

  西汉薄太后之墓南陵,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因为吕后与汉高祖刘邦合葬于长陵,所以薄太后便葬于距离汉文帝霸陵相近的地方。1975年6月,当地村民在修筑蓄水池时,于南陵附近发现了数座长方形小坑,当时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区域进行了发掘清理。此次清理发现了砖栏、陶棺、木栏(木椁)以及动物骨骼。其中小型动物骨骼已腐朽,早已不可分辨。尚可分辨的大型动物骨骼经鉴定后发现有犀牛和大熊猫。出土大熊猫头骨的坑编号为K3,因为此坑曾经历过扰动,大熊猫的躯干部分已经不复存在。经过鉴定,该熊猫属于成年个体,从头骨上看,与现生品种差别不大。

  《说文解字》中记载,“貘似熊,黄黑色,出蜀中。”那这只大熊猫是从蜀地进贡到陕西的吗?曹龙说,其实并不一定,“秦汉时代的关中,温和多雨,冈阜丘垅与河边溪畔有茂密的灌木林带和竹丛。今宝鸡市东南附近‘幽箕邃密,林障秀粗’。‘鄂、杜竹林’‘渭川千亩竹’。这种地理环境,为大熊猫的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大熊猫作为汉薄太后的陪葬品,取自本地也是完全可能的。”

  有人根据南陵出土的大熊猫头骨,猜想薄太后十分喜爱大熊猫,并推测当时有饲养大熊猫的热潮。对此曹龙表示,这些推测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同时,南陵出土大熊猫头骨,也并不意味着薄太后就十分喜欢大熊猫。

  “从目前发现的外藏坑数量以及已鉴别出的动物种属来看,这依然是皇家苑囿性质,并不是因为个人喜好而单独陪葬大熊猫。另外,这些珍禽异兽有些应该是从南方甚至更远的域外供奉而来。”曹龙说。

  汉文帝陵墓“减礼不减制”

  汉代人事死如生,有给逝去的先人按照生前的生活习惯、起居用度打造一个地下世界的习俗。桓宽在《盐铁论》中曾说:“今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考古发掘出的陪葬文物及五谷粮食、家禽家畜等,都体现了这一点。曹龙说:“作为帝王陵墓,埋藏动物的外藏坑应该象征着皇家苑囿,是帝王在另外一个世界或赏玩或使用的动物储备。”除此之外,在古代,动物骨骼陪葬还是财富及权力的一种体现。因此,虽然汉文帝以节俭名留青史,但从发掘出的动物骨骼来看,他的陵墓仍旧采取的是“减礼不减制”的规格。

  “陪葬珍禽异兽象征皇家苑囿的做法由来已久,只是随着陵园规划形制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而已。”曹龙补充说,战国晚期的神禾塬大墓,被学者认为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陵墓,在其外藏坑中,有一个坑陪葬了大量的珍禽异兽。同时,秦始皇帝陵外藏坑中也有一个为水禽坑。这都说明皇家陵墓有使用动物进行陪葬的习俗。

  从江村大墓中发掘出的动物骨骼又有哪些?这位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皇帝的“皇家苑囿”又是什么样的?或许随着江村大墓考古研究工作成果的发布,我们将得以知晓。(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