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成都

加减乘除 成都打出助企纾困组合拳

2022年06月09日07:41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加减乘除 成都打出助企纾困组合拳

  当下,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在哪里?产品订单有流失,企业资金难周转,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员流动不容易,物流运输和产业上下游串联还有点堵……那么,我们的政策措施就朝着这个方向去!

  在4月11日成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30条”出台之后,市级各部门、各区(市)县均根据职能具体实际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及措施等:市发改委建立产业“建圈强链”红黑榜,市文广旅局印发《支持旅游行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商务局印制《成都市RCEP成员国市场重点商品贸易机会清单》等;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分别出台助企惠企相关措施。

  加大帮扶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政策的乘数效应,破除当下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认真对比分析各部门、区(市)县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有针对性的措施陆续出台,目的只有一个: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加大帮扶力度

  助企纾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免申即享,秒到账,真是一场及时雨!”这是中嘉微视总经理金福实对纾困解难“郫都速度”的点赞;“这是一段综合办、专业办、智能办、帮你办的旅程!”快速办好一项复杂的变更登记业务后,成都市顶尚天赋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员工钟斌为金牛区行政审批局写来感谢信……

  前4月经济运行数据日前公布,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正如气温的变化有一定趋势性,短期的气温变化异常波动,但改变不了天气总体逐步回暖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分析称,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

  4月以来,在成都“30条”推出之后,成都各部门、区(市)县相继送出政策礼包,以更加实际的行动助企纾困。郫都区出台《成都市郫都区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0条政策措施》,首推“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不需要企业填写申报资料,符合条件的就按政策进行款项拨付;成华区印发《成华区贯彻落实成都市〈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政策措施〉的实施办法》,减免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房租,降低中小微市场主体经营成本……

  市级层面,成都已先后出台《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助企惠企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落实相关惠企政策助企发展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助企纾困解难”。

  加大帮扶力度,不断出台的政策措施让企业信心更加坚定,市场主体相关指标能直观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韧性——今年1-4月,成都新增市场主体20.5万户、增长21.3%,增量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累计达到343.9万户;全社会用电量增长9.5%,4月税电指数达102.3、处于景气区间。

  减轻企业负担

  减税降费,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国家层面,已明确将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等方面出台措施,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梳理成都各部门、区(市)县已经出台的各类助企纾困政策,减税降费、减免房租、给补贴等成为“必选项”。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量、惠民生、防风险,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

  企业端,这些“必选项”带来了怎样的获得感?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来自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的数据显示,6月1日-2日,成都共有800余台车辆享受购置税减半政策,购置税减免额超600万元。

  记者实地采访四川成都中升汇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时,负责人巩跃辉正在电话调度。忙碌的间隙,他告诉记者,“今天店里的咨询电话比往常多了三四成,到店客流量也有增长。我们的主力畅销车型都在政策覆盖范围之内,我相信这一波新政会直接刺激前期观望客户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潜在客户,接下来应该会出现一个较好的销售形势,我们要抓住政策优惠期提前做好准备。”

  头天刚出台政策,翌日下午资金就已到账,这是中嘉微视总经理金福实连连点赞的纾困解难“郫都速度”。5月24日,郫都区出台了《成都市郫都区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0条政策措施》。第二天中午,当大家还在讨论头一天出台的政策措施时,金福实的手机到账短信就响了。中嘉微视是此次郫都区众多收到激励资金企业中的一员,其收到的两笔激励资金均来自“免申即享”政策。

  “我们是高科技企业,对引进人才特别渴望,希望政府能为来都江堰工作的科技人才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我们制造业受原材料、人工、电费等成本上涨影响较大,希望政府能切实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降低成本。”5月27日,由都江堰市营商办主办,都江堰市税务局承办的都江堰市2022年第二期“企业茶叙时”主题沙龙活动现场,税企连心共商纾困好对策。

  沙龙、蹲班、座谈会、对接会……政企面对面,通过各种形式与企业对话,就是想直截了当地倾听企业诉求,给出精准迅速的政策解答。

  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可以预见的是,成都将有更多助企纾困、利企惠民的政策和服务持续落地见效。

  乘数效应叠加

  深化改革,持续放大政策效应

  政策是否快速落地,是此轮助企纾困的关键所在。

  “只用一天我们就办好了留抵退税业务,这给企业资金周转带来了很大帮助,也给企业发展‘提了一口气’。”享受到税费优惠政策的诸多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纷纷为此点赞。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的数据显示,自4月1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以来,成都市已成功为3万多户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超17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超96%,退税金额占比超四成。

  系列助企纾困的政策和服务还将接踵而至:成都市正组建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文旅、会展、交通运输、国际物流、外贸9个重点行业领域服务专班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项目、投资促进、就业促进4个综合协调服务专班,持续深化援企稳岗扩就业,提升政策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政策精准性可及性。

  缩短审批时限,同样也是重点内容。

  5月30日,在全面落实国家、省系列惠企政策基础上,按照成都市助企纾困30条要求,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助企惠企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15条”,支持市场主体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健康发展。“深化商事登记与智能审批便利化改革”便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持续优化企业开办‘一窗通’‘营商通’线上平台。通过建设智能审批系统,解决企业办事填表难、来回跑、耗时长的问题。证照‘联办、联变、联注’,实现让企业进一次门办成多项事。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目前,成都市开办企业时间已全面压减至0.5个工作日内,开办的环节、材料、流程等进一步精简,既可以通过线下开办企业专窗办理,也可以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天府通办”APP、“营商通”APP等在线办理,全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还提供免费集群注册、免费刻制印章、免费寄递以及跨域通办、帮办导办等服务,真正实现了企业开办“最多跑一次”“零成本”。

  扶上马,还得送一程。

  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的《成都市关于支持企业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若干扶持政策》,除了真金白银地对新上市企业进行奖励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上市流程中的综合支持配套服务。”该项政策明确提出:完善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将符合北交所定位的拟上市企业纳入后备库;建立拟上市企业历史沿革等相关事项审查确认工作机制,加快企业北交所上市流程。

  将短期纾困政策与建立长期长效机制相结合,成都看得更远。

  破除发展堵点

  畅通循环,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

  于宏观政策来讲,3月国家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相关政策,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对当下众多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具体到成都。对内,在成都“30条”中明确提出:通过加大资金奖补、加强用地要素保障等方式促进外商投资项目加速招引落地;全力保障国际物流通道顺畅,全力增强铁路、空运运力保障,满足更多企业出口需求。

  汽车产业是成都重点优势产业之一,受疫情影响,汽车企业在上海和长春等地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链受阻,人流、物流难畅通怎么办?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及时制定出台《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工作方案》,为汽车等重点行业企业申请临时通行证、开通物流绿色通道。

  对外,5月底,一个全新的政策细则出炉,将帮助本地外贸企业拓宽海外市场。成都市商务局联合成都海关、成都市口岸物流办编制了《成都市RCEP成员国市场重点商品贸易机会清单》,共涵盖12个国家、24个子目录,涉及7293个商品门类。来自成都海关的数据,1—4月,成都海关向成都地区签发RCEP项下证书119份,签证金额合计5715.6万元。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载着兴发铝业(成都)有限公司约1000吨铝型材,共40个尺柜的班列缓缓驶出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向着越南(河内)驶去。“这是我们的产品第一次搭专列出国,意味着从此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物流方式!” 看着专列离站,公司财务总监缪兵兴奋不已,有了国际物流专列加持,兴发铝业决定在成都扩建5万吨产能。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破除供需之间的断点,保障民生、推动产业循环……“除”字的背后直指货畅其流、供需适配,让中小微企业更好实现稳定经营,并实现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运用市场。

  专家观察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

  在企业纾困解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拿出真招实招,政策能出尽出,让市场主体和民众能享尽享。“这无疑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关键窗口期和攻坚期’。”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昨日在接受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我以为,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无疑是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形成好预期的关键。”杨继瑞分析说,投资是支撑宏观经济的“定海神针”,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里,最能立竿见影;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特别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作为最大“变量”,可以转换为经济的“有效增量”;另外,用好RCEP关税红利,扩大产品出口,有助于保持经贸的“高光时刻”。

  他注意到,为了稳经济促消费,不少地方发了消费券,他认为,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用消费券稳经济大盘,给经济“输血”,必须注重修复、逆转和激发“造血”机能,注重消费券带来的内生“乘数效应”。比如,家电、汽车产业链较长,能带动钢铁、化工、电子、基建等一系列上下游产业发展,还能进一步解决就业,消费券要定向投放这些产品的消费,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另外,当前企业纾困解难需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契合,与“碳减排、碳捕捉、碳利用、碳达峰、碳中和”相契合,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优化相契合,进行可持续的“滴灌”。为此,要根据企业困难情况,对稳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带动效应,对GDP贡献、营收、产业链重要程度、创新能级、投资额度、就业人数等,进行大数据“穿透性”摸底考量、分析排队,以清单形式,给予不同权重的要素供给“滴灌”。

  要把创新嵌入到企业纾困解难的系统中,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推进重大项目和新基建项目落地,发挥好央企国企带民企的体制机制,发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作用,加大对关键领域攻关力度;以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激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增量发展;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和研发投入,落实好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在企业纾困解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钟文 李艳玲 赵一)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