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国家级!三十而立正青春!
成都双流西开区设立三十周年
1992年5月,四川省级重点开发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开区)获批设立。
回首过往,“三十而立”的西开区挺起工业发展脊梁,在改革开放史诗中写下了亮眼的“双流篇章”。
回望历史 五年为“营”的跨越式发展
西开区是内陆地区最早设立并经国务院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最初规划管理区域涉及原白家镇、文星镇、东升镇的10个行政村,面积7.6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电子、制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并注重引进项目的科技性、效益性、无污染性等高质量的项目;同时,注重三资企业的引进,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包括跨国集团和国内大公司。
到1996年底,西开区共引进投资单位191家,引进项目281个(其中生产性项目96个),协议引进资金58.7亿元,建成投资单位90家,实际投入建设资金21.6亿元。其中,引进三资企业39家、三资企业项目40个。至此,西开区起步区基本形成。
经过发展初期的积累沉淀,在世纪之交,西开区更加重注创新要素聚集。1999年,西开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一些成熟的技术产品进行项目包装,储备了一批高质量的项目,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2001年,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先后入区,西开区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协调,发展区内高等、中等职业教育,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科研人才基础。
西开区将2002年之前作为创业起步期,2003年,双流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工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高度集中”思路,从2005年开始,双流聚力集中打造西开区工业集中区,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的持续壮大发展,西开区集中发展成效明显。
根据《双流县志(1968—2005)》数据,2005年,西开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利润1.62亿元。
而后,以5年为单位形成发展周期。2009年至2016年,西开区加速腾飞发展,规划面积从最初的7.86平方公里扩展到26.86平方公里;2017年至202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实际管理面积达到54.9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由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681亿元,贡献了全区94%左右的工业增加值,成为双流工业经济主阵地。
立足当下 “三个转变”指引高质量发展
虎年春节,成都中电熊猫工厂的生产并没有停顿。生产线上,机器设备正常运转,工人们加班加点有序忙碌,抓生产,赶订单。
2021年,成都中电熊猫实现营收超过百亿元。今年,成都中电熊猫将逐步转型超大尺寸屏幕和针对电竞、办公市场的曲面屏的研发生产。
以创造推动产品品质提升,通过技术整合助推龙头企业品牌塑造,支持京东方塑造全球显示面板行业龙头企业品牌,这也是成都中电熊猫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的新成果、新实践,也是新起点。
“转变”也是西开区的发展主题。近年来,以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统揽,西开区坚持统筹做好园区空间规划系列顶层设计推动园区发展提质增效,奋力开创园区经济发展新局面。
创新驱动方面,当前,西开区已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制造与维修等临空经济导向突出、先进制造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通过“共建+共管+共享”模式,与电子科大、中科院光电所、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建电子科大科技园等4个大学产业园,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2个、省级创新平台1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3个,获评四川省院士专家产业园。
目前,西开区拥有成都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7个国家级发展基地。“质量”“创造”,正汇聚成强大的“品牌”力量。
展望未来 “四维”升级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迎来“三十而立”,西开区把区位条件成熟、优势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完备的区域作为突破口,引入专业力量,通过“投融建管运一体化”的片区综合开发模式进行整体营造和产业升级,形成技术创新领航区、产业迭代先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示范引领带动西开区整体升级。
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提档升级,第一是片区的整体营造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的提升、生态环境改造等内容;第二是加强产业载体项目的投资和运营。
成都金发科技所在的京东方—金发片区便是示范区之一,“在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提升双流产业形象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都具有积极意义。”成都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十分期待,他说,从优势上来看,西开区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沉淀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要在此基础上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西开区基础配套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经之路。
以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工作主线,西开区将以“空间升级、产业升级、创新升级、开放升级”四个“升级”为抓手,推动西开区全方位提升。“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创业中心起步区、物联网—京东方片区的详细城市设计工作,预计6月前形成设计成果。”西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空间升级方面,将推动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空间格局,打造一个面向未来、集约高效的产业创新高地,推动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产业升级方面,将按照“建圈强链”思路,结合自身优势,聚焦电子信息、航空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培优做强绿色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航空发动机等细分领域构建产业生态。
坚持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西开区将积极融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实施技术能力突破、创业孵化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集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重点工程,努力将西开区建设成为辐射川渝的创新驱动新热土。
坚持开放升级“赋能”,西开区将抢抓战略机遇,以创新资源链接国内循环,以空铁枢纽优势,打通国际贸易通道,在“双循环”中搭建内联外畅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展望未来,“三十而立”的西开区正积极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朝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阔步迈进。(王戎、李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