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又来啦!德阳绵竹连续4年拍摄到野生大熊猫
记者5月20日从德阳市委宣传部获悉,日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的巡护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再次发现了野生大熊猫在山间悠闲散步的画面,多个镜头真实地记录了大熊猫原生态的生活。
据了解,从2019年至今,绵竹已经连续4年共5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2019年红外相机拍摄到大熊猫的背影,2020年红外相机拍摄到大熊猫的正面,2021年第一次红外相机拍摄到大熊猫“母子同框”,第二次拍摄到“肛周腺标记行为”,2022年红外相机拍摄到大熊猫“抬头打望”。
大熊猫
大熊猫
投放50台红外相机 拍摄到川金丝猴、羚牛、林麝等野生动物
记者在此次拍摄到的一段影像里看到,绵竹大山深处,峰峦叠嶂,一只可爱的野生大熊猫出现在红外相机的镜头里,只见它双眼锃亮,不时抬头东张西望,并在石头上俯卧磨蹭,既像抬头打望,又像标记领地。而在另外几段影像里,大熊猫或是快速穿过山顶云端,或是在山坡上小心翼翼行走,随后摇头晃脑地跑到镜头前,愉快地玩弄起来。据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松介绍,此次由高清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为亚成体,年龄3-4岁,毛色鲜亮,精神状态佳,从体态、毛色等方面判断是一只健康的亚成体大熊猫,且该大熊猫的栖息地质量良好。他希望绵竹继续完善红外相机监测质量,加大布设密度,完善现有数据库,充分掌握九顶山小种群的动态,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创造更舒适的自然环境。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境内安装投放了50台红外相机,为了拍摄更多影像资料,我们采取了网格化监测模式,以掌握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和活动节律。”绵竹市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介绍,此次拍摄到的视频共有2244段、照片2533张,其中包括川金丝猴、羚牛、林麝、血雉、绿尾虹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记者从多段视频中发现,在拍摄到大熊猫区域附近,还拍摄到了川金丝猴因冬季水源难寻,吃石头上的积雪以补充水分;雄性红腹角雉肉质角高高耸立,肉裙充血膨胀,飘洒在胸前,开始求偶炫耀;成群结队的羚羊或是低头觅食,或是嬉戏打闹,或是悠闲小憩。结合前四次拍到的红外相机影像,充分证明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绵竹境内物种的多样性,从侧面反映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区域是和谐共生的动物乐园。
多措并举 做好大熊猫“守护者”
“生态环境好了,蜂蜜的产量和质量都提上去了,每年给家里带来收入十分可观。”汉旺镇天池村不少养蜂村民成为受益人,大家保护大自然的信心和决心更坚定了。
近年来,绵竹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指导下,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法庭、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检察工作站在绵竹相继挂牌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正式开放,成为德阳地区首个开放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目前绵竹境内有385平方公里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这也标志着大熊猫在绵竹也有了自己的家园。
为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会客厅”,形成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产业发展成果展示的标志窗口,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中国熊猫谷)的建设在绵竹启动,并纳入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该项目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将建设“一城、两园、四区”。目前整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正式建成投用后,将实现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良性循环,引领入口社区的创新发展,成为绿色发展样板,推动绵竹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大美乡村。
今年5月1日,《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其中包括管理机制、规划建设、资源保护以及利用管理等内容。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绵竹市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宣教中心,以实物、模型、展示、视频转播和互动体验等形式,做深做细大熊猫保护的“宣传、教育、贯彻”,持续擦亮大熊猫入口社区这张靓丽名片,开创大熊猫保护新模式。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自然教育周”等开展线上线下自然教育活动,提高群众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为抓手,科学性、前瞻性布局,把中国熊猫谷项目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充分结合,形成全市转型发展合力,描绘“保护”与“发展”的宏伟蓝图,让更多野生大熊猫讲述绵竹的生态故事。(四川新闻网记者 何佳欣 图片由德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