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0余天枇杷日销万斤 四川天府新区这个村喜迎丰收

谷雨节过后,四川天府新区广大枇杷种植户在经历200多天的忙碌后,陆续开启2022年枇杷采摘季。
四川天府新区新兴街道梅家村素有"西南枇杷第一村"的美誉,背倚龙泉山,躺饮东风渠,醉卧鹿溪河,水土成就风物,这片沃土为种植枇杷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梅家村枇杷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80%以上的村民拥有超过20年的枇把种植经验,自1987年与大五星枇杷结缘,至今已有30多年。梅家村村民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让这里的水土和阳光孕育出了品质一流的大五星枇杷,而枇杷种植给梅家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全民丰收
连续10余天日销上万斤
陶刚是梅家村资深枇杷种植户,他的枇杷种植经验超过20年,但在梅家村种植枇杷要出众,还需要经验之外的格外细致和辛苦。陶刚正是一位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枇杷种植大户。
“今年开始采摘后,每天销售量都在一千斤到两千斤之间。”陶刚表示,从4月20日开始,他的枇杷园陆续开始采摘,到5月7日,10余天时间总共销售了2万余斤枇杷。
梅家村16个村民小组几乎一个挨一个连成一片,阡陌交错中点缀着一栋栋民居,而更多的土地上则覆盖着枇杷、梨、桃子、葡萄等果树。陶刚家在村子深处,一栋二层洋楼矗立在一条单车道旁,门外和门内并不宽阔的小院落,放满了当天采摘的枇杷,一筐一筐的枇杷从门外延伸到院落,一直到堂屋,令人无处下脚。
“大五星枇杷,尾部有个五角星形状。”陶刚指着箩筐的枇杷介绍,“这种枇杷糖分高、光泽亮丽、口感柔和,很好卖。”
在过去的17天时间里,陶刚最多一天就销售了2000余斤枇杷,由于人少活多,他不得不聘请人员帮忙,“加上家人,每天10个人从早上五点就下地采摘。”
梅家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邓国彬称赞陶刚是梅家村“真正的种植大户”。
“陶刚种植枇杷给村里带来了很好的正向引导,许多村民在他身上感受了水果致富的科学性,但他最大的问题就是销路问题。”邓国彬同时对陶刚的枇杷销售表示担忧,对此,合作社积极对接着销路,让陶刚以及更多种植户的枇杷能够销往全国各地,“现在,全村已经连续10余天日销上万斤。”
8个月精细化管理
每颗枇杷至少经手7次
枇杷,在梅家村属于主要水果作物,同时也意味着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梅家村村民在一棵棵枇杷树上倾注了心血。邓国彬说:“我们算过,每颗枇杷至少要抚摸7次才能到顾客手里。”
邓国彬介绍,枇杷从6-8月夏梢抽生和花芽分化,到来年4月中-5月上采摘,中间要经历疏芽、疏穗、2次疏果、套袋、择果、装箱等至少7次工序,方能去到顾客手中。
“售卖环节,大部分果子是符合合作社收购标准的,因此大部分销售都由合作社寻找渠道。”邓国彬拿着测量水果糖分的仪器示范并介绍,“你看,这颗枇杷糖分指数12,符合标准。”
糖分指数11,是合作社收购标准,也是合作社保持所打造品牌的信誉度的标准。
2017年初夏,随着合作社成立,一个属于梅家村自己的枇杷品牌——Hi枇杷,应运而生了。名字取自Happy的谐音,意为"快乐幸福"。
作为天府新区最年轻的农产品品牌,Hi枇杷,既承载着梅家村人对收获的喜悦期盼,又赋予了他们亲手将这份甜蜜交付的幸福,意义非凡。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品牌信誉度,梅家村村民每年要在枇杷上用掉8个月的时间,采摘前经过12道工序,保障这HI枇杷最基本的品质,固守着属于成都的黄金水果。
邓国彬表示,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给梅家村水果种植带来了十分明显的变化,梅家村今后将继续深化与高校、政府部门等机构的合作,竭力让梅家村水果品质、产量更上一层楼,让梅家村每户人家生活蒸蒸日上。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