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蓉修飞机到成为新市民
他见证航空产业链“起飞”

Jean Michel Tomas(右)和同事正在工作
“我叫江明,来自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昨日,一见到记者,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法国工商会西南地区负责人Jean Michel Tomas,礼貌地说起了普通话。
Jean Michel Tomas来自法国,自2018年11月来成都后,就带领公司致力于提升CFM56系列航空发动机维修业务,并不断开拓LEAP新型发动机的维修市场。他见证了成都不断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这一过程。
来成都后,Jean Michel Tomas收获了一个中文名——江明,并开启了作为一名蓉城新市民的全新生活。在成都生活几年后,他对这座城市也愈发着迷。
扎根这座城 公司营业收入三年翻一番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获得CFMI公司授权的CFM56系列发动机维修公司。这些发动机均用于许多知名大飞机,如波音737、空客A320飞机。
“在双流,我们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供应链,也能获得更多与其他专业公司合作的机会,成为航空发动机维修行业的领军企业。”Jean Michel Tomas介绍,飞机发动机维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强健可靠的供应链必不可少。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落户双流,就是看中了双流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双流拥有国际航空港及综合保税区,公司将维修厂房迁入双流综合保税区,为来自海外的每台发动机节约往返时间10天至14天,节约成本约40万元,大幅降低了维修成本。
“我们特别感谢双流区政府在新厂房建设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公司在双流总投资9亿元的一期维修厂房年维修能力达300台。”Jean Michel Tomas向记者表示,二期项目完工后,维修能力可达到600台每年,将成为亚洲最大、最具有竞争力的发动机维修基地。
Jean Michel Tomas介绍,公司2021年第一次实现了年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与2018年相比,营业收入翻了一番。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正是双流航空产业围绕建圈强链主线,转型升级的缩影。记者了解到,坚持以产业链、生态圈思维推进空港城市转型升级和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双流航空经济区聚焦航空经济、航空枢纽、航空商圈,围绕航空枢纽服务、空港国际贸易、流量经济三大领域,突出发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跨境贸易、航空金融、高端商务等航空经济集群,航空产业生态加速构建。
爱上这座城 在成都找到家乡的舒适浪漫
“我是江明!”虽然中文并不是很流利,但在许多场合,Jean Michel Tomas却喜欢用这个开场白介绍自己。
江明这个名字是他的好搭档,公司副总经理万毅给他起的中文名字,念起来朗朗上口。Jean Michel Tomas很为自己的中文名字自豪,这增加了他作为一名蓉城新市民的存在感。
作为中国法国工商会西南地区负责人,Jean Michel Tomas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商务活动,拓展中法商务圈,促进西南地区中法企业的交流合作。2021年3月底,他见证了成都经济开发区和龙泉驿区的签约仪式,并代表法国工商会就30个重大工业化项目发表演讲。2021年4月,Jean Michel Tomas与法国驻上海商会合作,成功组织30家进驻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法国企业赴成都参加活动。2022年2月,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组综合评审,他与创造航空史上奇迹的“英雄机长”刘传健等来自双流区各行各业、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追逐梦想、奋力拼搏的平凡人物一起,获评2021年度双流区“十大最美奋斗者”。
“爱这座城,跟这座城市一起呼吸。”Jean Michel Tomas说,在成都,他找到了家乡的舒适浪漫,他现在已是一名地道的成都人、双流人。(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方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