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我还
明月村蓬勃发展的文旅业,坚定他回乡决心
王光俊介绍,家乡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坚定了他回乡创业的决心。
“在村里,诗意又日常。我们可以仰望星空,也可以脚踏实地。”过去半年,甘溪镇明月乡村旅游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经理双丽共发了112条朋友圈,几乎条条与明月村有关。
作为新村民,在她的朋友圈里,明月村的日常生活是诗意且时尚的:唱歌、露营、做陶艺、做扎染、开草地音乐会;同时也是充满活力的:村民在茶园里忙着采摘新芽,一箱箱新鲜雷竹春笋从明月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发往全国各地。
新村民扎根落户为乡村带来了勃勃生机,快速发展的乡村又吸引了在外务工村民的回流——
“有一次回乡探亲,看到了明月村文创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机会。”村民王光俊介绍,在村党组织动员下,他回乡创建了“岚染工坊”,主要开展草木染、手工制茶等文创项目。
近年来,明月村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传统村落活化最佳案例等一系列国字招牌。2021年,明月村接待游客26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03亿元,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增收5300万元。
新村民落户
明月村是隋唐茶马古道及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皈宁驿站,唐宋以来就是民用陶瓷(邛窑)的重要生产区,陶艺文化底蕴深厚,村内有古窑4口,其中明月窑有300多年连续烧造历史,被称为“活着的邛窑”。
2015年10月,结束“北漂”生活后,双丽来到明月村,成为一名新村民,可以说双丽既是明月村发展变化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记得刚来时,这里还是传统的农村模样,新村民也没几个。”双丽坦言,明月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在当时是怎么也没想到的。
在被聘为明月乡村旅游合作社经理初期,村民对双丽这个外乡人并不大信任。“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面对村民的质疑,双丽带头建立合作社党支部,购买了电瓶观光车,规范村里的旅游市场,当年合作社就实现赢利3万余元,村民也分了红。
“立足当地资源,用文创带动发展,是明月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方向。”双丽说,明月村有“竹海”“茶山”“松林”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明月窑”历史文化资源,二者的完美结合注定会创造出一种不可替代的“明月模式”。对此,双丽积极引导优秀年轻党员拓宽“互联网+”销售渠道,推出了明月酿、明月手工豆腐乳、明月茶、明月陶、明月笋等文旅产品10余种,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
随着文创吸附效应不断放大,近年来,明月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村民: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清、当代诗人阿野、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有陶艺家、设计师、作家以及青年创客,与老村民和谐共融。
如今,明月村已引入50个乡村文创旅游项目和100余名艺术家、文化创客落地创业。首期明月窑、蜀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草木染工房、火痕柴窑工坊、呆住堂艺术酒店等30个文创项目已建成并开放,这里已经成为以陶艺手工艺为主的文创项目和文化创客的聚集地。
“明月模式”也被带到世界乡村复兴大会、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让世界看到了成都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
老村民回乡
走进“岚染工坊”,一匹匹白棉布经过彭双英巧手的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繁琐工艺后,绽放出蓝白相间、形状各异的花色,备受游客喜爱。
彭双英的丈夫王光俊,是个地道的明月村人。曾经和大多数80后一样,他也在大城市打拼过。
创业初期,不懂村里的发展规划,没有成熟的文创技艺,没有系统的创业经验,王光俊一度迷茫。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通过参加公益培训,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还掌握了传统的草木染技艺。同时,镇村干部还请来乡村规划师,免费帮他们进行院落规划设计,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蓝染文创院落。如今,他和爱人已先后在新都、彭州、大邑开了3家分店,解决了15人就业。
一人富不算富,王光俊通过对传统手工制茶技艺进行改进,将以前没有利用价值的雷竹笋壳制成了笋壳茶,与村上300多户群众达成雷竹笋壳收购协议,提高了雷竹的经济附加值。同时义务担任“明月夜校”的授课教师,将手工制茶和蓝染技术与村民分享,开展技艺培训,回收手工制品。“看着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很多像我一样的老村民都回来了,乡村更加热闹和有活力了。”王光俊说,“明月村点亮了我的生活,现在我也想把这道光照到故里,让更多乡亲一起致富。”
记者手记
农村是公园城市的生态基底、地域文化的根脉所在。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明月村立足“生态+文创+旅游”,引进各类文创项目和文化创客,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带动多元主体集聚共生,有力促进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明月之路。
如今,依托川西坝子优良的生态文化本底,成都乡村大地纷纷以构建“农业+商贸”“农业+文创”“农业+旅游”“农业+康体”等多种融合新模式,有机植入乡村民宿、特色餐饮、运动休闲、健康养老、会展演出等新经济新业态,营造乡村宜居宜游、宜娱宜宿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推动形成“核心IP+特色村镇+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研产销”融合的农商文旅体产业链,越来越多的“明月”正在被点亮。(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周滎鸿 蒲江县甘溪镇供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