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在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感受特色产业发展

返乡种粮,让稻香飘更远

2022年04月21日07:17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返乡种粮,让稻香飘更远

  蹲点点位

  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

  蹲点时间

  4月19日 星期二 晴

  4月19日,记者来到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这里是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站在田埂上望去,水稻秧苗葱绿茂盛,微风拂过,波光粼粼。

  “这片田都是我们村第一位种粮大户陈兰在种。她回来后发展得不错,很多种粮大户也陆续返乡,园区发展越来越好。”三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傅世雄告诉记者。

  就在这时,陈兰头戴着草帽,骑着一辆红色的电瓶车来到田边,“今天要把育秧田里的竹篾取了,过两天就要栽秧子了。”

  今年是陈兰返乡的第8年,她邀请记者坐上她的新车,到园区转转。

  从70亩到2000多亩为了记忆中的稻香

  “你眼前的这片田,在我刚回来的时候还是荒地。”陈兰说,除了需要照顾家人和心疼良田荒芜之外,夫妻俩返乡还有一个特别缘由——找回一份关于稻香的记忆,“最难忘小时候,农忙时我们在田里抓鱼捉虾,稻香扑鼻,那是一种家乡的味道,是让人心安的味道。”

  “刚回来时基础条件差,这条柏油路还是乡间小道。”陈兰说,只能人工开荒种了70亩,水稻收割后也只能马驮或者肩挑背扛拿出去卖。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的推进,陈兰逐渐流转了邻近几个村的2000余亩稻田,成为三家镇乃至安居区最大的水稻种植户。

  陈兰夫妻俩种粮致富,吸引不少村民回到家乡,三家镇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渐渐成形。园区成立三家大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陈兰与龙头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一起推进标准化生产、拓宽市场、建“三家大米”品牌。如今,“三家大米”产品早已走出安居,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目前,园区水稻连片种植核心基地规模达15000余亩,并辐射带动周边3个镇发展水稻面积10万亩。土地规模化经营已达50%以上,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超过50个。”三家镇党委副书记陈东旭说。

  从稻花鱼到稻香渔民宿让稻香飘得更远

  “这片油菜籽收了之后,就翻耕、蓄水、种水稻了。”陈兰指着身后一片四周挖了沟渠的田说,“我们采用稻鱼共生的种养模式,先种水稻,10多天后下鱼苗,7月就可收获稻花鱼。”

  返乡种了两年水稻,陈兰发现,单种水稻效益不高。“想起小时候经常在稻田里摸鱼,就开始尝试‘稻鱼共生’模式,基本不施化肥农药,就能实现稻鱼双收。”陈兰说,看着很简单,实际上花了些功夫,比如稻田内部要不要留鱼道,比对试验后发现留了鱼道的稻田里的鱼要比没留的重了不少,这才定下自己的“技术标准”。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陈兰又尝试了稻油轮作、稻菜轮作、稻药轮作等模式。陈兰带着记者来到一大片稻药轮作基地,只见中药材川芎枝叶茂密。“中药材采收后,就种水稻。”陈兰说,“以前单种水稻,1亩地利润只有200元左右;而现在稻药轮作,1亩地利润可达1.5万元左右。”

  这些模式也是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目前主导的种植模式。“产业之间通过轮作倒茬的方式相互联系,关联度高。”陈东旭说,现在园区耕地粮油至少种植一季,稻油、稻药轮作等种植二季,复种指数达141%。

  “走!带你看看我们的民宿。”陈兰带记者走进村里的稻香渔民宿,房间外是大露台,下方有片池塘,远处是广袤田野,“夏天的时候邀请你再来,屋里就能闻着稻香味,出门听着蛙鸣垂钓,还有专门的稻田供大人孩子体验农事。游客说在这里找回了乡土记忆,仿佛稻香如昨,蛙声如旧。”陈兰说,返乡这几年,看着“三家大米”品牌越擦越亮,未来,三家米香还会飘到更远的地方。(邹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