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倩妹儿与她的“意难平”

2022年03月07日17:2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赵倩转岗之后的社区内勤工作。新都公安供图
赵倩转岗之后的社区内勤工作。新都公安供图

赵倩是成都市新都区公安分局三河派出所的一名民警,所上的人都叫她“倩妹儿”。今年,是她当警察的第4个年头。26岁的赵倩,每天都在与自己的“意难平”对抗。

2018年,倩妹儿从警校毕业。最开始在派出所做户籍工作,平凡劳顿,这是她对派出所工作的直观感受。她说,自己没怎么感受过人们口中的“朝九晚五”。同所有新民警一样,倩妹儿的警察生涯没什么特别,入了警、师父带,遇到问题自己钻,苦辣酸涩自己咽。

三年前的一个中午,那天很热,过了饭点,办证窗口的群众依旧很多,所上的同事来叫倩妹儿吃饭,倩妹儿摇了摇头说忙不过来。“忙完再去看看。”倩妹儿盘算。

倩妹儿支走了同事,开始接待下一位办事群众。说者无意,刚办完事的大姐听着便有了心。倩妹儿接待完群众后,一碗红油水饺送到了面前,倩妹儿眨巴眼睛,无所适从。

“吃吧,刚听你赶不上午饭了。”大姐把水饺推到倩妹儿面前。

倩妹儿摆了摆手,忙着推脱,大姐执意送饺,双方“陷入僵持”。“你和我女儿一样大。”大姐说。倩妹儿有些绷不住。毕业后,独自在蓉工作,一年回家两次,那一瞬间,想家了。那碗水饺还是没能推掉,吃了。倩妹儿觉得自己做着分内事,却被群众给予如此温暖的反馈,这种感觉让人“有些害羞又无所适从”。

后来,倩妹儿转岗到社区,做内勤。同户籍业务相比,社区工作尽显纷繁,从零开始,融入到市井长巷的家长里短,一标三实、调处纠纷、反诈宣传都是倩妹儿日常的工作百态。

长时间以来,倩妹儿没怎么抱怨过,工作压力大时会嘟囔嘴说“事情真多”。短暂放空后,工作照做。

两年前一个深秋的下午,倩妹儿在值班室里接到辖区某小区物管的报警,一位13岁的小女孩在顶楼天台,可能要跳楼。倩妹儿和同事迅速赶到现场,同时通知了消防与120。

女孩坐在天台边缘,无论倩妹儿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她都无动于衷。劝了将近三个小时后,女孩才嘟囔着嘴,挤出一句:“姐姐,我好难过。”

倩妹儿后来才知道,女孩的母亲是个“虎妈”,给予孩子的爱与压力失衡,让女孩走上了天台。万幸,女孩有个姐姐和倩妹儿年龄相仿,在倩妹儿劝说的3个小时里,女孩想起了自己的姐姐,生命不甘一坠,放弃了轻生。

倩妹儿那天同女孩聊了很久,女孩离开派出所时还与倩妹儿合了影。

“姐姐会一直关注你的。”倩妹儿说。后来,倩妹儿陆续做过几次回访,女孩有了很多改变,成长了,学习也有了进步,依旧叫她“姐姐”。

去年11月,受到疫情影响,成都市新都区三合佳苑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进行封控。在所上通知集结之前,倩妹儿向教导员彬姐发了短信,“不管干什么,叫上我。”所上的男同志主动帮倩妹儿承担起一些工作,她常婉拒,能做就自己做。倩妹儿加了三十多个业主微信群,刚入群时,业主们叫嚷着说她在冒充警察搞诈骗,被踢出了群聊。“被踢我就加,加了又被踢。”

疫情期间,微信群成了倩妹儿与群众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封控的三周里,防疫反诈、答疑解惑、邻里沟通,一天不落。

后来,业主们主动找倩妹儿反映情况、拉家常。“能感受到恐慌的情绪在减弱,人们开始渐渐习惯。”解封之前,倩妹儿在群里发了最后一条信息:双向流动的信息互通、情感共鸣让倩妹儿被小区的很多人熟知,这种沟通甚至持续到今天,有困难时依旧会第一时间想起那个被他们“踢出群聊”的姑娘。

今年2月23日,疫情再度来袭,倩妹第一时间在各个群里发送了防疫反诈提示,又一头扎进核酸检测点执勤、涉疫反诈宣传中。她说,成都清朗的明天很快就会到来。

关于倩妹儿的4年,她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社区民警,不会飞檐走壁,没有惊险刺激,故事平淡如水。她说,很喜欢这个职业,希望能意平心顺。“可在面对不公、得过且过这两件事上,没得商量。”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