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新春走基层 | 年夜饭越吃越香 日子越过越好

2022年01月31日09:1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安康1月31日电 (记者 李平) “干杯,新春快乐!”1月30日晚上,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双安镇白马村大山深处的金坪窑厂,十多户村民举杯共庆新春佳节,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民举杯共庆佳节。人民网记者 李平摄

“崔叔,辛苦了。”年轻的创业者张太军紧紧握住村民崔大然的手,将一叠百元大钞塞进崔大然的手中,这是崔大然在村里农业公司做工的工资尾款。

“感谢,感谢。”头发花白的崔大然接过钱,露出灿烂的笑容。

崔大然收到工资尾款。人民网记者 李平摄

金坪窑厂位于陕南秦巴山区、汉江之滨。地方不大,但是在20年之前,这里的名气不小。因为当地有一个建于清代的老窑厂,村民们手工制作的坛坛罐罐,在老窑烧制过后,销往附近几十个县,不仅养活了一大帮窑匠,也养活了众多贩卖坛坛罐罐的附近村民。随着岁月的变迁,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金坪窑厂倒闭了,当地村民不得不另谋出路。

2018年的一个上午,金坪窑厂来了一个年轻人,转悠了几条山梁之后,告诉村民们,他打算租窑厂的土地种桃树。

年轻人叫张太军,是邻镇的一名创业者,北漂多年,办过企业,给窑厂人的印象是有实力、见过大世面。张太军开出的条件是:土地流转到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所有农户都可以在公司务工,不管是手工和农产品都可在公司变现。

窑厂人一合计:划算,就这么干!很快,宏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在金坪窑厂成立,不到一年时间,300多亩土地齐刷刷种上了黄桃。

71岁的崔大然是当地村民,几年前,他唯一的儿子因病去世,儿媳改嫁到外地,就剩下他们老两口带着孙子相依为命。崔大然将自家的十多亩土地流转给了农业公司,每年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同时,他利用农闲时间到农业公司做事,每年可以从农业公司领到1万多元的工资。再加上养牛养羊的收入,仅他们老两口的收入就有将近3万元,这还不算孙子在外打工的收入。

村民展示春联。人民网记者 李平摄

“今天真的很高兴,我们这里很多年纪大的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我很知足很幸福了,都是党的政策好,我敬大家一杯。”村民李本树举起杯子,一饮而尽。

李本树是金坪窑厂的老窑匠,窑厂倒闭后,他买了渔船在汉江里打渔为生,小日子过得不错。之后,响应国家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的号召,李本树第一个处理了渔船,上岸另谋生计,成为了农业公司的骨干劳动力。如今,他每年在农业公司做工收入近2万元。

大部分窑厂人都像崔大然、李本树一样,平时在家种菜、养猪养羊,公司需要时就到桃园里揽工,既照顾了家,又挣了钱。不到两年时间,金坪窑厂已经变成一个美丽的桃园。张太军又开发了富硒大米、富硒金瓜,这些产品深受城里人的喜爱。

“白马村的未来,金坪窑厂的未来就靠你们大学生了,感谢你们。”村支书雷兴发走到王毅王沛兄弟面前,紧紧得握住他们的手。

王毅、王沛两兄弟是土生土长的金坪窑厂人,他们意识到,未来农村发展的空间大、机会多,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文化知识,特别是离不开农业科技,于是兄弟俩双双报考了农业院校,哥哥王毅前年考上了陕西杨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弟弟王沛去年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

“我希望他们能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在我们村的乡村振兴上,只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了资金和技术的后顾之忧,何惧村里发展不起来呢!”雷兴发说。

远眺金坪窑厂。人民网记者 李平摄

如今,541国道从村里过,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很多村民家还买了汽车。张太军和金坪窑厂人将把“桃花园”作为园区建设的目标,依托乡村振兴,推动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把金坪窑厂建设成一个观光农业、特色民宿、园区特色景观,形成集种植、销售、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示范区。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