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泸州古蔺马嘶苗族乡: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01月21日15:2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火烧山”上党旗红。马嘶苗族乡供图
“火烧山”上党旗红。马嘶苗族乡供图

“好过火烧山,一弯又一弯;野猪到处拱,吓跑庄稼汉。而今火烧山,红旗插满山;开荒忙种茶,农民笑喳喳。”走进泸州市古蔺县马嘶苗族乡建新村一组(小地名“火烧山”),当地群众自编的山歌在山谷间回响,伴随扑鼻而来的新翻泥土清香,错落有致的茶山上“党建引领 群众创造”八个鲜红的大字格外耀眼。

连日来,苗乡儿女利用冬闲时节,在各党支部的号召下,自发组织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夕阳红”发力 打响绿色生态保卫战

“当前,进入乡村振兴阶段,我们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在建新村党群服务中心“老支书”工作室内,原建新村支书刘明江、原建新乡退休老干部王永贵正与村两委干部就龙塘未来产业发展展开讨论。

过去的龙塘,交通条件闭塞,群众观念落后,无成型的产业支撑,当地群众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土地荒废,杂草丛生。乡村组多次组织发展产业均以失败告终,干部谈龙塘色变,也愁怀了这几个老干部。2021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抓实基层组织“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抓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促民风,引导党员干部在撂荒地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庄整治等工作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通过多次召开群众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激发了像刘明江、王永贵等一批老干部、老党员的积极性,他们充分发挥余热,走村串户,宣讲政策、宣传乡村振兴,通过逐户走访动员,影响带动,龙塘群众思想观念慢慢发生变化,主动支持配合村两委推进的撂荒地治理工作,目前已自发整理土地550亩,并由回乡创业青年任亮、罗国金带头栽种木瓜300亩,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龙塘的变化,倒逼党委政府争取落实产业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项目。

“朝阳红”助力 唱响绿茶产业主旋律

“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我学习了绿茶管理技术,增长技能的同时让我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正在大营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内给茶树修枝整形的建新学校8年级学生徐芳说。

“十四五”期间,马嘶苗族乡将以苗岭茶山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为核心,建设S317红色旅游支线和万亩乌蒙建新绿茶环线,串联大营坡、鹦鹉山、陆瓢等8个规模茶场;巩固绿茶8000亩,新栽种绿茶2000亩;打造茶马人家50户,新羽茶庄、赢家大院等10个体验店,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为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乡党委、政府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整合5个村集体经济公司资产和产业发展资金,成立古蔺县建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抱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由建新建设有限公司接管大营坡茶场,同步与建新学校合作,打造建新学校教学实践基地,五至九年级学生每周利用劳动实践的时间,到茶山进行除草、修枝、整形、施肥、采摘等实践活动,既解决了基地管护的问题,也推动了马嘶茶文化教育发展。针对曾多次发生火灾的野猪湾,由建新村集体经济公司经营管理,发动群众新开垦茶林600亩,种植绿茶240万株,彻底消除本区域森林火灾隐患,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一步将作为村党支部党员示范教育实践基地规范打造。

按照规划,未来马嘶苗族乡将培育壮大维仲牛皮茶、建新手工茶等6个规模经营主体,培训储备炒茶师、茶艺师100名,茶叶工200名;建设双沙中学、建新学校等4个学生研学实训基地。

“党旗红”聚力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马嘶苗族乡紧紧围绕“风情马嘶·醉美茶乡”总体定位,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补短,以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重点决定工作走向,以“群众例会”为载体,充分发挥干部联系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21年6月以来,乡村组党员干部发动、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实施生产便道17公里、机耕道4公里,安全饮水工程12口;全面推进苗岭茶山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开垦茶山500亩,完成产业环线“窄改宽”2.5公里、茶马大道0.5公里;完成以“苗族文化、茶文化”为主题的茶马文化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茶园村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完成310户农户“厕所革命”;完成马嘶大塘小I型水库升级、南部乡镇110KV变电站等重点民生工程前期工作。

借势借力,马嘶苗族乡将进一步挖掘苗族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打造建新场镇手工茶品鉴一条街、马嘶场镇苗族风情一条街,建设南部川黔民族团结文化广场,花秋、四合头、青龙湾3个传统苗寨,实现文化振兴。以推进全域污水、垃圾、“厕所革命”,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区和高标准农田整治区实现生态振兴。为扎实推进泸州“南翼”山地避暑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价值实现旅居带建设,打造古蔺县南部片区农旅发展区域的特色少数民族乡镇和生态价值产品实现区不懈努力。

秉承四渡赤水精神,马嘶苗族乡这个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两度途经的川南边陲小镇正悄然发生着蜕变,焕发着绿色的生机和活力。(杨齐国)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